理论教育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成效与措施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成效与措施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院感染体系建设是上海一院全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重点环节,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以零缺陷为目标,严格质量监测及考核,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每个临床科室均配备医院感染兼职医生1名,每个重点部门配备医院感染兼职护士1名。上海一院进行的医院感染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是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医院感染防控的成功实践,是高水平医院管理的体现。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成效与措施

医院感染体系建设是上海一院全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重点环节,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以零缺陷为目标,严格质量监测及考核,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构建了覆盖全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南北两部截至2017年底有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共计11名,高于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的250∶1的床位与专职人员的规范配比要求。其中包括医生4人,护士4人,公共卫生流行病学2人,技师1人,人员结构科学合理。每个临床科室均配备医院感染兼职医生1名,每个重点部门配备医院感染兼职护士1名。南北两部共配备医院感染兼职医生共计89人,医院感染兼职护士86人。

2.医院感染安全注射原则全面贯彻执行

按照医院感染标准预防措施中安全注射的原则,上海一院严格执行一次性无菌耗材“一人一物一抛弃”的规定,梳理一次性不收费耗材370个,淘汰29个,杜绝一次性耗材的重复使用。并按照危险等级制订可复用医疗用品的正确清洗消毒和灭菌的规定。重新梳理抗菌药物品种,将66种减少至62种。同时,坚持控制门、急诊输液量,输液人次较以前减少22%。

3.血源性传染病患者的筛出明显增加

完善有创手术及操作术前4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测,包括梅毒、艾滋病(HIV)、乙肝和丙肝的检测。2017年上半年,梅毒、HIV、乙肝和丙肝检出人数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23.65%、125%、1.3%和218%,大大提高了血源性传染病患者的识别和感染源的控制,加强了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减少了医源性传播的可能性。

4.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强度明显降低

临床药师加强以抗菌药物使用为重点的合理用药监管,医嘱审核数由2014年的3 000余条增加到2017年上半年的28.4万条,2017年上半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退回医嘱1 591条,大大促进全院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每百人天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及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分别由2014年的55.00%、55.59%和56.01%下降至2017年1—6月的46.01%、40.83%和29.64%。(www.daowen.com)

5.院内感染发生率大大降低

全院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由2015年的12.1例/千插管日、1.0例/千插管日、1.9例/千插管日下降至2017年1—6月的6.47例/千插管日、0.61例/千插管日和1.3例/千插管日。

6.多重耐药菌的院内感染率和耐药性明显控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检出率及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由2015年的0.25%、55.30%和68.18%下降至2017年1—6月的0.15%、36.00%和54.88%。

7.医护人员的感控意识明显提高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2015年的35.70%上升至2017年1—6月的64.46%。高热血培养送检率由2015年的40.74%上升至2017年1—6月的75.85%。

上海一院进行的医院感染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是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医院感染防控的成功实践,是高水平医院管理的体现。它改变了松散的、机械的、片面的工作模式,建立了立体、动态、全方位的感染控制管理,成为提高医疗质量和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