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具有迫切性、长期性、复杂性。总体来看,行政力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背景下,分级诊疗实践与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首先,我国当前分级诊疗改革试点与理论研究中分级定位模糊,如何分级,分级的标准不清晰。分级到底是指医疗资源地区之间分级还是指不同级别之间的医疗资源流动目前没有统一定论。如:华西医院在推荐区域协同过程中,随着协调发展的地区医院在业务水平和管理方面得到提高,地区医院的发展方向势必也会逐步往三级医院调整,新的就医秩序怎么维持,也将是协同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次,在政策层面上,区域协同的目标不清晰,有相互矛盾之处。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分级诊疗的目标:逐步减少三级医院门诊,做到“大病不出县”。当优质医疗资源通过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得以下沉到基层后,基层的就医人数占比会上升,基层民众获得优质医疗资源的机会增加。随着分级诊疗和区域协调的发展,基层能力提升随着基层服务量的上升,医疗业务量和医疗费用出现增幅。而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关于强化问责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紧急通知》中,明确规定,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率控制在10%以下的指标内。华西医院协同的医院中就面临此尴尬的境遇。(www.daowen.com)
再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区域协同医疗推进的实践过程中,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缺乏动力,区域协同医疗政策严重滞后,缺乏分层级配置的检验质量标准,缺乏规范的医疗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标准等。
深入来看,分级诊疗体系的关键在于解决基层就医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即需要解决最优秀医生集中在大中城市三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缺乏受居民信任的医生等难题。在国家公共卫生政策层面上,配套改革不可少。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行业规范和引导,给予更多的支持。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公平性和可及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