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群一体化对发展区域经济、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甚至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作用日益突出,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以大城市为依托,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在东部地区逐步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培育壮大若干城市群”,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了城市群的发展方向。经过各级政府的不断推行和努力建设,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城市群17个,其中国家一级城市群3个: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国家二级城市群2个: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下游城市群);国家三级城市群12个。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城市群总体发展态势表现出优势地位。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占我国经济总量的60%,其中3个国家一级城市群经济总量占我国经济总量的40%,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总量占21%,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分别占10%、9%。由此可见,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优于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事实上,长三角城市群也是我国城市分布密度最大、地域面积最广的城市群,加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其发展一直以来深受重视,并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长三角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沿江沿海“T”字带交汇处,属于长江经济带中的一个城市群。整个长江经济带由11个省市的“三大二小”共5个城市群构成,经济总量约占全国GDP的35%。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由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构成,包括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共26个城市,其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21%,约13万亿元,约占整个长江经济带的60%。
长三角城市群将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以上海市为核心,提升上海全球化城市功能;促进5个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促进4条发展带聚合发展: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沿海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长三角城市群大中小城市齐全,分别有超大城市上海市,特大城市南京市和杭州市,大城市12个,中等城市9个,小城市42个,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星罗棋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而且城镇之间联系密切,区域一体化进程较快,省市多层级、宽领域的对话平台和协商沟通比较顺畅。凭借其突出的区位优势、优良的自然禀赋和完备的城镇体系,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国际化水平最高、区域一体化程度最深的城市群,也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www.daowen.com)
长三角城市群转型发展面临众多制约因素,同时又拥有良好的现实机遇。当前制约长三角城市群转型的因素主要有:传统发展观念、制度的缺陷、发展战略的缺陷、较弱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行政区经济的阻碍等。同时也拥有良好的现实机遇,主要体现在:城市层面,上海“4个中心”建设带来的战略机遇;区域层面,多重倒逼机制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转型;国家层面,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加快区域转型;国际层面,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优化产业结构、保障社会公平、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核心城市功能,发展平台经济、推进区域一体化等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总的来说,长三角城市群新的发展态势总体呈现出如下特点:长三角区域合作从事务型合作转向政策性对接,从局部性合作转向整体性谋划,从阶段性合作转向制度性安排。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基本问题,比如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地方政府间恶性竞争,资源环境污染浪费,产业结构相似,城市发展趋同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