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

我国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型政府建设等理念与目标的提出,中国进入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并重的新时代,公共服务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初步建立了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该体系在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增进国民福利、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在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实现了公共服务的普遍可及,但依然存在公共服务供给总体短缺、效率低下以及城乡之间、单位之间供给不均等问题。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政府推动了以“二元化、社会化、市场化和地方化”为特征的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实现了从单一供给主体到多元供给主体的转变,从国家免费供给到居民部分付费的转变,供给效率与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但在这一时期,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弱化,公共服务投入严重不足,从而大大降低了公共服务供给的普遍可及性和均等化。

2002年以来,我国政府通过社会政策体系建设、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基本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备的公共服务项目体系,公共服务投入稳步增长,多元供给机制不断成熟和扩展,初步实现了公共服务供给的普遍可及性目标;但是,公共服务投入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依然偏低,供给水平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差较大。

中国政府需要在社会政策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政策体系,重构政府间财政体制和职责分工,全面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积极推进复合式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创新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公共服务能力和供给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追求经济增长成为各级政府的核心任务,相对忽视了其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建设投入,加上公共服务体系整体改革和建设的相对滞后,导致了比较突出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供给不均问题。(www.daowen.com)

随着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型政府建设等理念与目标的提出,中国进入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并重的新时代,公共服务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初步建立了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该体系在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增进国民福利、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当代中国的公共服务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如碎片化、差异化、属地化、低水平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以及导致投入不足、投入不均的结构瓶颈未有效消解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特别是要着力突破体制性限制与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