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长三角地区率先实践:探索发展的新路径

长三角地区率先实践:探索发展的新路径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与互动从规划协调和衔接入手,突破跨界治理,在城市群内推动产业分工与合理布局,培育优势产业群和产业集团,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改革试点,探索互利共赢的财政政策、有序推动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等。

长三角地区率先实践:探索发展的新路径

长三角地区的26个城市形成“一核五圈四带”的空间格局,2015年中国15个主要城市GDP排行榜中长三角地区有6个,2011年长三角区域内的百强县55个,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长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其内外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区位优势,长三角地区沿海,人口密度高,有发达的道路、港口航空、通讯等基础设施,沪宁、沪杭、宁杭高铁,在主要城市之间构成了1小时经济圈,其同城效应对城市群内人员流动和社会经济融合的影响十分巨大,有利于市场整合、降低成本和优化分工;②城镇体系完备,长三角城市群大、中、小城市齐全,拥有1座超大城市、2座特大城市、12座大城市、9座中等城市和42座小城市,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星罗棋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8%,城镇间联系密切,区域一体化进程较快,省市多层级、宽领域的对话平台和协商沟通比较通畅;③特有的人力资本,受教育水平较高;④制度创新,在政府职能转变、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

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与互动从规划协调和衔接入手,突破跨界治理,在城市群内推动产业分工与合理布局,培育优势产业群和产业集团,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改革试点,探索互利共赢的财政政策、有序推动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等。

总之,长三角地区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上海自贸区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对长三角地区也提出了新要求。自主创新是国家对长三角地区的要求,当然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也存在困难和矛盾,比如城市功能相对较弱,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不够,落户上海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仅为纽约的10%,外国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仅0.9%。另外城市群发展质量不高,城市的包容性不足,外来人口市民化滞后。城市群内约有2 500万人未在常住城市落户,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均等化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内部二元矛盾突出,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隐患。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环境质量趋于恶化。生态空间被大量蚕食,区域碳收支平衡能力日益下降。内陆河湖水质恶化,约半数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低于Ⅲ类标准;区域性灰霾天气日益严重,江浙沪地区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少于250天。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急剧增加,土壤复合污染加剧。(www.daowen.com)

此外,由于每个城市的社会环境、文化性情等不同,上海、扬州、苏州、宁波等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城市的吸引力主要取决于以下5个标准:①就业机会(劳动力的供应量)与文化的包容性;②互联互通性,在城市内部、区域及与其他国家的互联互通是否便捷,资讯是否发达,包括信息的可得性、贸易的便捷性、合同的可靠性、法治的水平;③良好的治理,即机构实力和决策者的行为,要看领导力和标准,城市群(区域)领导人应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④生活质量,这反映了公共健康质量、教育和文化方面的质量;⑤城市还要有很好的弹性和活力,这是城市群(区域)最好的试金石。

总之,城市群(区域)具有很大的集聚能力和吸引力,集聚优秀资源和人才,通过整合后再散发和辐射出去,集聚化的过程也是集中和分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逐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