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应把提供相关信息的设施提供给相应的操作员。对这一关键方面的追求应该始终推动着系统设计。未能识别和处理的可能的人因绩效特征,通常会导致系统无法满足其要求,或经历不必要的故障或造成成本增长。
更好的需求是系统购置计划技术基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在通常的成本、进度和产品质量方面改善系统生命周期的目标实现提供主要机会。
在过去,需求问题通常被认为是系统和软件项目中成本超支、进度延误和能力丧失的最大原因。目前英国的报告仅部分同意这一说法,并将其归因于管理决策不力或管理不善造成的进度延误的影响。鉴于财政预算的削减,这种争论仍在继续,这本身就导致了对需求的修正(有点因果关系)。表1-1所示为典型需求分类。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和由此产生的运作概念将转化为初步设计文件、模型和原型,并附带相关的生命周期计划要素和初步成本估算。
表1-1 典型需求分类
首先,系统功能需要明确标识。系统将被要求执行某些操作和支持功能;设计者将适当考虑系统执行每个功能的要求,以及系统开始执行该功能、能够执行该功能以及完成该功能的条件。执行所需功能的条件可包括参考系统的状态和所需的操作模式。(www.daowen.com)
系统的功能边界用期望的外部行为和性质来表示,从机械、电气、热学、尺寸和程序等接口约束的角度分析和描述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所需的交互作用,这就建立了在其边界处用数量术语表示的预期系统行为。
然后,建立现有或计划的支撑资源,以确定和制定拟议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标准和支持结构设计标准,优化这些资源的利用。
最后,确认适用于新设计的技术,以提高保障性、降低成本或在保障性和成本之间实现更好的平衡,而不会造成任何性能损失。重点是确定第一个改进目标的驱动因素,并基于对现有技术的分析,确定其对新系统的适用性。此外,还调查了在新设计中应用任何新技术所涉及的风险。
非功能性需求将在随后讨论。这些需求对系统设计造成了限制,特别是在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操作性、安全性、工程标准、环境和支持方面。
在下面的步骤中,系统需求规范定义了系统应该做些什么,以满足用户群体要求的能力目标。系统的功能模型应该通过识别和分解实现所需的能力和所需的功能来构建。系统需求应与相关的基本原理、假设和决策结合在一起,在系统生命周期的配置控制下进行基线化、记录和维护。
正式的系统需求评审(SRR)计划用于分析系统需求的完整性,此时系统功能需求的重要部分已经确定。系统需求的每一个陈述都要经过审查,以确定它是必要的、与实现无关的(即指定在某个层次上要做什么,而不是在那个层次上要怎么做)、清晰的、简洁的、可追溯的和可验证的。缺陷、矛盾和弱点在整套系统需求中得到识别和解决。然后对其进行调查,以确保它们是完整的、一致的、可实现的(考虑到当前的技术或技术改进的意识),并以适当的详细程度加以表达。系统需求本质上应该是对能力需求的必要和充分的响应,是对系统设计工作的必要和充分的输入,其中系统需求将分配给系统架构设计的元素。
应证明系统需求和能力需求之间的可追溯性,以便一个或多个系统需求满足所有可实现的能力需求,并且所有系统需求满足或有助于满足至少一个能力需求。将系统需求保存在一个合适的信息数据库中,以便能够追溯到能力需求和系统架构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