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口村现有392户936人,是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一个普通村庄。常年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因为缺技术、缺产业,一直难以摆脱贫穷。2013年底贫困发生率高达21.8%。近年来,刘秋口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的立体化组织模式,党员亮身份、做承诺、树形象,规模化发展香菇、土鸡、非洲雁等特色产业,既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又带动当地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
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土地效益
刘秋口村是传统农业村,常年种植小麦玉米效益偏低,群众增收缓慢,为加快群众致富,村党支部积极寻求特色致富产业,2015年,在精准扶贫政策指导下,依托产业扶贫资金和本村300余亩的环村林网,与香河百运达食用菌有限公司达成种植协议,建成简易香菇大棚90个,配备110m2冷库一座、烘干设备2套,2017年底利用新华社帮扶资金建成了高标准温室大棚8个,2019年建设了新华社援建二期——鱼菜共生大棚项目,注册了“嘉丰绿元”商标,年产香菇10余万千克,养殖3万尾武昌鱼,年收入5万元,村年集体收入20万元,为村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0个,有效增加了贫困户家庭收入。
示范带动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
刘秋口村紧紧围绕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健全完善了村党支部、村委会、村代会、村监会、村经济合作组织“五位一体”治理架构,规范了“三会一课”、双述双评、党员亮身份等制度,充分发挥本村原有种植专业合作社作用,实施“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发展致富产业。党员刘同民利用修建青银高速的机遇,承包了该高速新河段绿化管护业务,并将其发展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牵头组建了20余人的绿化服务队,为本村10多名老弱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仅此一项,每人每年可增收万余元。在党员带动下,刘秋口村成立了运鸿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全部村民入社,通过做好小麦玉米收割,培育致富产业,帮助村民增收。2016年为了提高农民种植小麦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村集体收入,合作社发展石磨面粉加工产业,主要生产全麦面粉,年产面粉5万余千克,农户每亩可增收300元;2019年引进了笨鸡、非洲雁养殖项目,林下饲养笨鸡、非洲雁,养殖非洲雁1000只,笨鸡3000只,年产鸡蛋20万枚、雁蛋10万枚,年收入10万元。(www.daowen.com)
整村农户覆盖,全面政策扶持
刘秋口村通过合作社组建了专业服务队,形成了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浇水、统一收割、统一回收的“七统一”农业生产模式,农户一方面节约了劳动力,腾出时间进行打工,另一方面节省了农田投入,每亩可节约投入成本150元。2016年,刘秋口村得到河北农业大学的帮扶,发展了1600亩优质小麦育种基地,培育冀麦新麦等良种,每亩地可以增收小麦100多千克。与石家庄绿丰种业签订协议,将每年收获的小麦全部销售给该公司,该公司以高于市场价0.4元/千克价格收购,每亩地多收益300余元。2018年,利用扶贫资金建设了一座294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光伏收益大多数用于贫困户,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聘为保洁员、护路员,发放工资;对无劳动力的直接补贴到户,帮助贫困户增收。2019年刘秋口村继续发动群众完成土地流转1800亩,每年分红800 元/亩,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各家劳动力可以通过外出打工增加家庭收入。
在扶贫资金扶持、党支部、合作社和县委办公室驻村工作队、党员致富带头人带动下,刘秋口村贫困群众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入社打工挣“薪金”,入股经营分“股金”,从而实现在家门口稳步脱贫增收。刘秋口村自2014—2019年累计实现脱贫93户201人,2018年完成贫困村摘帽,未脱贫的2户3人今年也达到了脱贫验收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