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小红薯走向致富:邢台广宗县扶贫案例

从小红薯走向致富:邢台广宗县扶贫案例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宗县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培强龙头、完善机制、科技带动、打造品牌等措施,将小小的红薯变为致富“金疙瘩”。研究制定优质红薯“广宗标准”,规范种植行为。目前,广宗红薯以其特有的甜度、糯度和香度赢得了消费者的口碑,加工产品销往北京、广东等16个省市,带动6000多户农户,种植红薯近10万亩,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力带动了广宗县红薯产业经济健康发展。

从小红薯走向致富:邢台广宗县扶贫案例

广宗县地处黑龙港流域,是国家级贫困县。其境内有一条百里沙带纵贯南北,土地沙化严重,是致贫的主要因素。当地有60多年的红薯种植历史,因此广宗县将红薯作为重点扶贫产业,但存在种植面积不大、产量不高、效益不好、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广宗县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培强龙头、完善机制、科技带动、打造品牌等措施,将小小的红薯变为致富“金疙瘩”。

着力培强龙头企业,强化产业支撑

广宗县积极推广“订单”种植,带动群众发展红薯产业,实现增收致富。重点支持河北广顺园等红薯加工企业积极争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和联贫带贫能力。全县红薯种植企业年使用财政资金达2000万元以上,对签订合同的散户收获的红薯以市场价或保护价统一收购,用于发展红薯深加工,提高了贫困户种植红薯的收益。红薯种植覆盖 6个乡镇 86 个贫困村,种植面积近40000亩,亩产2000~2500千克,亩收入约3500元,累计带动贫困户733户1680人脱贫致富,为50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目前,河北广顺园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2亿元,河北乡土园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过3000万元。全县从事红薯生产、加工、销售的经营主体超过80%纳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管理,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积极对接科研院所,强化科技支撑

广宗县积极牵线搭桥,帮助企业解决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难题。打造科研平台。成功将民盟中央社会服务实践基地“科技小院”引入广宗,入驻广顺园食品有限公司,为红薯的品质品种、种植模式、病虫害防治等带来国内尖端技术和先进理念,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破解红薯种植储存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题。协调联系“龙薯9号”培育人杨立明、福建红心红薯干协会会长林云功等专家,组建培养脱毒中心基地,为农户种植红薯做全方位技术指导。引入技术。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签订技术服务协议,破解了从脱毒育苗到种植、深加工的一系列技术难题。研究制定优质红薯“广宗标准”,规范种植行为。目前,广宗县建立红薯繁育基地2000亩,联动玻璃大棚繁育红薯苗10000平方米,可提供40000亩的大田剪苗。加大投入。广宗县每年安排不低于300万元的红薯研发费用,与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合作进行薯类加工全产业链研究,成功申请专利10项。(www.daowen.com)

延伸产业链条,强化要素支撑

聚焦产业高端发展,推动红薯产、销、旅产业融合发展,把红薯做成“金疙瘩”,加快助力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延长产业链。依托广顺园食品有限公司实施了“年深加工6万吨红薯项目”,加工生产红薯干产品2.4万吨,带动当地300余人就业。扩展销售链。结合县农村电商中心,搭建红薯网上销售平台,雇佣返乡大学生30余名及贫困群众27人,实现在京东、拼多多等平台日销售红薯3万单以上。广宗县被评为河北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增加价值链。在红薯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协调联系专业公司指导广顺园建立HACCP体系,其主要加工产品果脯蜜饯类(地瓜干)获得了欧盟认证,出口到美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2020年外贸销售收入到400万美元以上。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强化收益支撑

一方面,科学管理,提升品质。推广科学灌溉、植保技术,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带动全县红薯产业绿色快速发展。推广“广宗红薯”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广顺园等2家企业,27家合作社以及20多户种植大户使用,按照统一种植、统一灌溉、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收采“五统一”模式生产。另一方面,打造品牌,增强影响。编制《广宗县红薯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在北京组织区域品牌发布会,推广“广宗红薯”,扩大影响。目前,广宗红薯以其特有的甜度、糯度和香度赢得了消费者的口碑,加工产品销往北京、广东等16个省市,带动6000多户农户,种植红薯近10万亩,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力带动了广宗县红薯产业经济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