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地处黑龙港腹地,所辖11个县市区中有4个国定贫困县、2个省定贫困县,1001个贫困村。脱贫攻坚以来,衡水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扶贫思想,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按照“长短结合、多点支撑、多重保障、稳定增收”的产业扶贫原则,因村因户因人分类施策,实现了贫困人口产业扶贫多重覆盖、多渠道增收,为决胜脱贫攻坚、完成减贫目标发挥了有力的支撑保障作用,走出了一条长期、稳定、高质量的独具衡水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多个典型在全省、全国推广,武邑县产业扶贫案例获评“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一、构建扶贫体系,强化规划引领
一是成立工作机构,建立协调机制。市县都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产业扶贫协调推进机制,形成了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产业扶贫责任体系。二是精心谋划部署,科学规划布局。先后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就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衡水市提升产业扶贫质量水平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完善贫困地区乡村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产业扶贫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依据和遵循,产业扶贫政策体系日益健全。三是强化督导调度,推进工作落实。市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对脱贫攻坚工作每月研究调度,以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工作调度会、擂台赛等多种形式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二、培育主导产业,打牢扶贫根基
衡水市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依托种养、林业、光伏、旅游、电商、家庭手工业等规模大、覆盖面广、群众参与度高的六大扶贫主导产业,大力推广“5+X+N”的产业扶贫模式(即:大力培育瓜菜、畜禽、果品、中药材、杂粮杂豆5大特色种养扶贫产业,辅以发展光伏、旅游、电商、家庭手工业等X种其他类型扶贫产业,因户因人施策谋划实施N个产业扶贫项目),全力打造“户有增收项目、村有主导产品、县有特色产业”的产业发展体系,为贫困户提供了多重收入保障。据统计,全市享受收益的帮扶产业项目达到143个,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两重项目覆盖率达到98.7%。2020年度全市产业项目纯收入达到4.49亿元,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6744.37元,较上年增74.86%。
三、强化主体带动,创建利益联结共同体(www.daowen.com)
衡水市积极推广“政府+科技+金融+公司+农民合作社+贫困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农业科技园区+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扶贫模式,引导农民把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规模化发展农业产业,通过生产合作、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劳务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对接扶贫产业,联结带贫主体,抱团发展,牢牢将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中。据统计,全市225个扶贫带贫主体带动贫困人口13.6131万人次,其中27家农业企业带动43205人次,4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27538人次,6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2456人次,101家家庭农场带动4116人次,9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9121人次,33家现代农业园区带动49695人次,实现了贫困户长期受益、稳定脱贫。
四、强化科技支撑,助推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了覆盖全市6个贫困县的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成立了市级专家团队和6个县级农业专家团队、57个乡镇扶贫产业服务队,实行“六个一”精准对接服务,开展全产业链“十项服务”,直接对接扶贫产业、产业扶贫项目,直接服务到村,直接包联指导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提升了特色扶贫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建立完善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进村入户开展产业技术指导,提升了贫困户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助推了扶贫产业发展,全市共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3064人,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驿站建设,以科研院校为技术依托,以企业(园区)为运营主体,瞄准农业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关键环节,通过基地展示、现场示范、专家指导、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的引进和推广应用,为产业扶贫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全市共创建农业科技创新驿站15家,其中贫困县9家,实现了贫困县全覆盖。
五、完善产销对接,拓宽扶贫农产品销路
为扩大扶贫农产品影响力,2019年衡水市举办了科技农业品牌农业交流暨农业招商推介活动,组织扶贫带贫能力强的经营主体参加优秀农产品品牌评选,开展扶贫农产品推介,并对获奖产品分别给予了5万元、3万元、1万元奖励。为充分发挥衡水教育资源优势,组织开展了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与教育对接活动,认定30家单位为衡水市首批供应学校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开展产销对接活动,组织经营规模较大、有产业对接需求的农业龙头企业、经销商和生产大户对接洽谈,直接对接京津大市场,扩大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范围和销售渠道,切实解决扶贫农产品销售难题。同时,积极开展电商扶贫,引导贫困村种养和经销大户、家庭农场积极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形成贫困地区农产品线上线下立体式产销对接体系,拓宽了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为贫困户实现长期稳定收入提供有力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