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筑产业扶贫增收体系——海兴县产业扶贫案例

构筑产业扶贫增收体系——海兴县产业扶贫案例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兴县是全国首批脱贫摘帽的国定贫困县。近年来,海兴县以培育扶贫产业为支撑,以带动就业为基础,以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为主线,探索构筑了“3+3+3”产业扶贫增收体系,走出了一条产业就业互带互促的路子。全县贫困村集体收入均超过5万元,所有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均超过4000元。截至2020年6月底,全县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条件。发展海洋附属产业。目前全县3078名有就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

构筑产业扶贫增收体系——海兴县产业扶贫案例

海兴县是全国首批脱贫摘帽的国定贫困县。近年来,海兴县以培育扶贫产业为支撑,以带动就业为基础,以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为主线,探索构筑了“3+3+3”产业扶贫增收体系,走出了一条产业就业互带互促的路子。全县贫困村集体收入均超过5万元,所有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均超过4000元。截至2020年6月底,全县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条件。

三大领域,因地制宜谋划产业

充分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大力挖掘传统特色产业,构建“海陆空”联动发展的产业扶贫格局。写好“靠海”文章,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水产养殖。坚持集约、高效、灵活经营模式,发展海水、淡水养殖6.2万亩,年产鱼虾蟹 5000 吨以上。发展水产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建设水产品加工厂8个、冷冻库51个,注册海米、虾油等9种“海之兴”品牌,特色水产品扶贫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发展海洋附属产业。依托东南部渔网加工传统产业,建设47个渔网加工类扶贫驿站,带动155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就业。发挥“陆地”优势,发展种养和光伏产业。发展特色种植业。实施1514亩秋雪蜜桃、香酥梨和1500亩金银花种植项目,建设储存恒温库11座,通过消费扶贫带动66个村集体和贫困户实现一年种植、长期收益。发展特色养殖业。依托百亩林下养殖和万只扶贫鸡入户项目,大力发展生猪肉鸡肉牛等畜禽养殖,年存栏达453万头(只)。发展特色加工业。投资5000余万元实施农产品储存加工、吨兜袋、石磨面粉等项目,辐射带动80多个村、2300 多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发展光伏产业。引进500兆瓦光伏领跑者基地和70兆瓦全扶贫模式电站项目、建设24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年扶贫收益1100万元,可持续20年。加强“空地”联动,发展电商扶贫产业。构建农村电商网。投资1500万元,在84个贫困村和500人以上的行政村设立农村电商服务站,做好农产品“空中”销售服务。打造电商产业链,创新实施“市场+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扶贫资金600万元,注入正大公司和鹏程商贸两家电商企业,年扶贫资金保底收益48万元。培育电商生力军。通过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帮助200余名贫困群众通过开网店、做微商,实现挣钱养家。

三种模式,优化资源壮大产业(www.daowen.com)

坚持“龙头带动、合作经营、集约发展”的原则,整合优化基础产业、探索创新发展模式。龙头带动增动力。创新成立益民扶贫开发产业有限公司,对全县扶贫产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保障扶贫产业效益最大化、长效化;将扶贫和涉农资金1亿元注入4家扶贫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创新经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集约发展壮实力。实施“产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通过构建完整产销链条体系壮大优势产业集群。目前全县建有农民合作社192个,参社贫困户2187户;建设产业扶贫基地184个、扶贫车间4家、扶贫就业驿站130家。引领创业添活力。深入开展“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和“百企帮百村”活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培训等方式,推进贫困群众创新创业。累计发放扶贫贷款3096万元,帮助企业和219户贫困户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实现创业增收。

三条渠道,叠加覆盖释放效益

拓宽产业扶贫收益渠道,将贫困群众按照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分类分档纳入扶贫产业体系中,让全部贫困户均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挣薪金。依托扶贫产业,针对壮劳动力,通过龙头企业务工、外出务工就业、小微产业从业等方式,协调安排贫困群众就业;针对弱劳动力,用村级光伏收益购买安全巡逻员、卫生保洁员等公益岗位,安排贫困群众就业。目前全县3078名有就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挣租金。变公共资产资源为资产,贫困户依资增收,依托光伏领跑者基地、特色水果种植等产业项目,流转土地15700亩,30个村集体及贫困户受益。挣股金。按照每户2000 元的标准,整合扶贫资金注入贫困村合作社,合作社将资金统一投入扶贫龙头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经营收益实现贫困群众分红全覆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