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承德市产业扶贫:精准帮扶助增收

承德市产业扶贫:精准帮扶助增收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先后入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全国首个功能农业扶贫示范市,成功承办国、省产业扶贫现场会议,一批产业扶贫典型模式全国、全省推广,走出了一条承德特色产业扶贫新路。坚持从财务管理健全、经营状况良好、与贫困群众生产经营关联度较高的省、市、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贫龙头企业等择优选定带贫经营主体。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9个,省级扶贫龙头企业136家,建设扶贫产业园区63个。

承德市产业扶贫:精准帮扶助增收

承德地处河北省东北部,辖8县(市)5区,有7个国、省定贫困县,3个深度贫困县,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截至目前,全市贫困人口由2014年初的75.17万人减少到0.4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8.41%下降到0.18%,7个贫困县已全部摘帽脱贫,连续三年脱贫攻坚考核位居全省前列和“好”的档次。近年来,承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扶贫思想,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实施“绣花式”“滴灌式”扶贫,以“承德山水”区域品牌建设为引领,初步形成“一环六带、五个百万”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先后入选全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市、全国首个功能农业扶贫示范市,成功承办国、省产业扶贫现场会议,一批产业扶贫典型模式全国、全省推广,走出了一条承德特色产业扶贫新路。

一、规划引领,完善体系,确保产业扶贫一盘棋

(一)建立产业扶贫协调机制。成立市、县级产业扶贫工作领导机构,建立“1+6”产业扶贫工作专班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级级有人抓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健全产业扶贫政策体系。构建“1+13”产业扶贫规划体系,牵头制定了《承德市提升产业扶贫质量水平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农业产业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和10个专项行动方案,形成了“1+N”政策体系、“1+10”推进体系,同时每年制定年度产业扶贫工作要点,统筹推进全市产业扶贫工作。

二、统筹谋划,多元发力,打造产业扶贫新格局

(一)特色产业+扶贫。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市蔬菜食用菌中药材马铃薯规模分别达到90.5万亩、16亿袋、38.6万亩、74.6万亩;全市牛、羊饲养量达到130.6万头、250.4万只,功能农业面积达15.5万亩。

(二)生态+扶贫。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坚持林上要果、林中要游、林下兼作,全市林果面积374.4万亩,带动3.5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三)旅游+扶贫。启动国家“一号风景大道”生态旅游产业扶贫示范区建设,实施了11个重点旅游项目,创建旅游扶贫示范村20家,累计带动贫困户2520户。

(四)光伏+扶贫。全市共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20座、村级光伏电站718个、户用分布式光伏1.2万个,累计带动7.8万贫困户,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五)电商+扶贫。全市7个县被列为国家级电子商务农村综合示范县,累计争取资金1.34亿元,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15.74亿元。

(六)非遗+扶贫。依托深厚的满族文化底蕴,建立“非遗扶贫工坊”和“非遗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10人,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非遗+扶贫”工作体系。

三、龙头带动,合作共赢,构建利益联结共同体

(一)选好带贫主体。坚持从财务管理健全、经营状况良好、与贫困群众生产经营关联度较高的省、市、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贫龙头企业等择优选定带贫经营主体。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9个,省级扶贫龙头企业136家,建设扶贫产业园区63个。(www.daowen.com)

(二)建好桥梁纽带。坚持把合作社作为连接龙头企业和贫困户的桥梁纽带,引导合作社入股龙头企业,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融合发展。目前全市已发展合作社1.27万家,家庭农场1203家,实现了对贫困村的全覆盖。

(三)用好支持政策。制定了《承德市支持农业30家领军龙头企业和30家创新成长型企业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扶龙行动”加快发展农业“龙”型经济的实施意见》《规范巩固提升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在资金保障、金融服务、项目倾斜等方面支持带贫主体发展,对符合贷款贴息政策的给予贴息支持,对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落实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支持。目前各类扶贫经营主体通过主体带动、订单收购、代种代养、资产收益、土地流转、吸纳务工等利益联结方式,累计带动14.15万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四、项目引领,强化监管,增强市场风险防控力

目前,全市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6.89亿元,累计实施特色种养、光伏等产业扶贫项目8026个。全面推广“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累计发放扶贫贷款88.49亿元,带动贫困户4.95万户。累计为15083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4732.84万元;全市产业帮扶一重覆盖率100%,双重覆盖率达到82%以上。

(一)强化技术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全市建成涉农院士工作站11个,建成了2个国家级、12个省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推广站,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644人,组建各级产业专家服务团队49个902人,遴选村级产业发展指导员944人。

(二)建立预警机制,增强风险预判力。组织省、市、县产业专家,逐县开展特色扶贫产业成效评估。在全市建立到村到户到人的产业扶贫重点任务清单,全面监测贫困户产业覆盖及收益情况。

(三)构建保险体系,提升遇险止损力。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预警机制,严禁“户贷企用”,防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鼓励县级探索建立农产品价格损失、产品质量责任和自然灾害等保险体系,扩大保险范围,最大限度降低因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

五、塑造品牌,产销对接,提升扶贫产品附加值

(一)塑品牌,打造农产品销售“通行证”。全力打造“承德山水”区域品牌,建设特色精品示范基地11个,创建省级区域公用品牌11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达到114个,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2件。

(二)扩市场,打造产销对接“发动机”。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在积极参加部、省组织的产销对接活动基础上,成功组织京承、津承农业产业扶贫协作推进会议以及“承德山水”扶贫产品进北京、天津系列活动,7个贫困县均与京津对口帮扶区签订农产品销售协议。

(三)做电商,打造产销对接“传动杆”。培育大槐树等优质农产品电商平台,构建“县有平台、乡有网店、村有网货”的电商扶贫体系。围场、隆化等6个贫困县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112个贫困村的33种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