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输血到造血:德胜村产业扶贫助力坝上蝶变

从输血到造血:德胜村产业扶贫助力坝上蝶变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位于河北省坝上地区的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曾是一个贫困村,2013年底,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2户、445人,贫困发生率为37.8%。行进在德胜村的小巷,“油果子店”“豆腐坊”“麻花铺”“手工粉条”“德胜红烧肉”等一幅幅招牌横亘在房脊。“老王微民宿”成了全村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去年全村已发展了多样化的民宿20多家,成为北京自驾游的坝上首选地,这只是德胜村“蝶变”的一个小小缩影。

从输血到造血:德胜村产业扶贫助力坝上蝶变

位于河北省坝上地区的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曾是一个贫困村,2013年底,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2户、445人,贫困发生率为37.8%。近年来,德胜村将扶贫产业发展作为治本之策,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形成了以马铃薯种薯种植、光伏、民宿旅游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确保“家家有脱贫门路、户户有脱贫产业”。

龙头企业带动马铃薯种薯产业

2017年,在政府扶持下德胜村建成了规模达300亩的德胜马铃薯微型薯育种园区,项目总投资约1524万元,新建每个占地0.6亩的育种大棚280个,并完成园区内砂石路、配套灌溉及水电设施配套和停车场等设施。大棚及相关配套设施属村集体所有,村委会委托合作社统一管理,村民承包自主经营,所得租金用于租赁土地费用以及无能力经营大棚的贫困户补偿。园区依托大农种业有限公司承包其中的80个育种大棚,引进培养了10多个马铃薯品种,再将收益好的品种推荐给村民,引导村民种植品质优良的马铃薯,向村民提供无偿技术服务和培训,让群众生产出优质种薯,帮助农民销售种薯,解决了老百姓种植的后顾之忧。在大农种业公司的帮扶下村民们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路,三年来,每个大棚年均收入2万元左右。

光草互补发展生态旅游

光草互补生态建设项目是以50兆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与光伏板下种草种药为特色的农光互补项目,占地2600亩,总投资4.35亿元,采用小型农机具耕作的方式,种植黄芪、黄芩、防风、柴胡等耐旱中药材620亩,种植苜蓿1800亩,项目推行“光伏+农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年发电量75万度,2017年光伏收入62万元,2018年收入72万元,光伏收益用于对未脱贫户兜底和边缘户巩固及孝善基金的设立,其中未脱贫户每户每年可增收3000元,边缘户每户每年增收1000元。该项目实现了光伏发电与生态种植的有机结合,经济效益。村民通过流转土地,每年每亩稳定收益500元;村民通过清扫光伏板、种植药材及苜蓿等就近打工,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光伏电站收益可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000户,每户每年收益3000元。生态效益。在光伏板下种植药材和经济作物,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为提供了适度的光照,有利于植物茂盛生长,同时避免了水分过分蒸发,对涵养水源起到了积极作用。社会效益。该项目已成为德胜村的一大特色旅游景点,将与采摘农业、休闲度假一起,助力德胜新村成为融“田园、乐园、家园”为一体的新型田园综合体。(www.daowen.com)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按照总书记“一手抓产业培育、一手抓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的指示,德胜村拆除了徐家村、马鞍架两个旧自然村,民居改造采取企业代建、政府通过补贴土地出让金的办法进行集中建设,并在徐家村前统一规划建设风格独特、舒适宜居的德胜新村。目前共建成民居96套并分配到户,德胜印象——村史馆、文化广场已完成,村委会、幸福互助院和幼儿园均完成。结合新建民宿,打造集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为一体的民俗旅游示范村。行进在德胜村的小巷,“油果子店”“豆腐坊”“麻花铺”“手工粉条”“德胜红烧肉”等一幅幅招牌横亘在房脊。“老王微民宿”却格外引人注目,56岁的老王媳妇孙桂英,去年7月份搬进了德胜村的新居,她瞄准北京游客休闲度假的需求,在全村破天荒地干起了民宿,并在美团上推出系列活动,三个多月的时间就赚了两万多块钱。“老王微民宿”成了全村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去年全村已发展了多样化的民宿20多家,成为北京自驾游的坝上首选地,这只是德胜村“蝶变”的一个小小缩影。

如今,德胜村党员群众脱贫致富干劲十足,整合搬迁附近两个自然村,统一规划建设德胜新村,高水平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村里推广马铃薯种植,兴办民宿旅游,建设光伏发电项目,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1.37万元,比2016年翻了一番之多。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共脱贫211户442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37.8%降至目前的0.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