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河北省最北部,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华北水源涵养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有林面积784万亩,活立木蓄积2610万立方米,分别占全省的10.6%和21.8%,森林覆盖率58.8%,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公园、2个4A级景区。为坚决打赢“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生态助力脱贫的新路子。截至目前,累计减少贫困村169个、贫困人口14.1万人。
打造“一企连三产”林业扶贫模式
在兰旗卡伦乡建立占地面积4200亩的绿化苗木基地,吸纳周边乡镇1794户贫困户入股,每户每年分红600元,五年到期后一次性返还入股资金;直接流转73户贫困户土地424.5亩,每户每年可获得租金450元以上;聘用3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基地务工,每人年收入5000元以上。与此同时,公司在建立基地过程中,还注重发展观光林业、休闲林业、健康养生等新型业态和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等现代高效林业,实现了一产和三产的有机结合,有力地推进了林业扶贫。
打造“一林生四财”林业扶贫模式
“林上要果”带动脱贫。打造金红苹果、“围选1号”杏扁、绿化苗木等林果产业专业乡2个、专业村26个,建成果品休闲观光采摘园18个,年产干鲜果品31.3万吨,产值达到5.7亿元,辐射带动1.6万人实现增收。“林中旅游”助力脱贫。组建了“万家客栈”乡村旅游发展平台,发展加盟户160户,户均纯收益在1万元以上,成功打造特色村镇6个,发展旅游专业村20个,有效带动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林下间作”促进脱贫。累计发展林下种药6000亩,林下种菌110万袋,带动了0.8万名贫困人口增收。“林间采摘”推动脱贫。大力发展普惠性林业,积极引导广大农户通过科学合理采摘蘑菇、药材、蕨菜等山野资源增收。(www.daowen.com)
打造“一地生四金”林业扶贫模式
土地流转获“租金”。通过大规模流转土地,建设无性大果沙棘、玫瑰花、金莲花等基地近8万亩,每户每年每亩土地流转租金收入500~800元。资金入股变“股金”。选定承德宇航人、天原药业等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股份合作,每户贫困户累计收益9000元。就地打工挣“薪金”。带动全县11278户贫困户参与生态项目建设、基地管理务工挣取薪金,每月收入2000~3500元。资源入股分“现金”。2163户贫困户以土地、技术、树木等资源入股承德木兰林业集团等国有单位,按收益按比例分红。
打造“一业配多策”林业扶贫模式
在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上,除按上级要求严格选聘生态护林员5400名,每人年工资近8000元外,优先从符合护林员条件的贫困人员中选聘护林员。目前,全县3500多名公益林、天保林护林员中贫困人口占到了800多人。在实施国家重点生态项目上,将工程项目建设向贫困人员倾斜,积极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民参与生态工程整地、栽植、管护等劳务,增加贫困人员的工资性劳务收益。在发展经济林产业上,对贫困户发展干鲜果品、木本油料等经济林产业的,不限亩数、优先予以资金补助。在扶贫项目使用林地上,对贫困村光伏电站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使用林地的,按照“即申即办、特事特办、一事一议”原则,优先保证林地使用。这些优先优惠政策的提出,对促进贫困人口增收、推动扶贫项目建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