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技术引领,助力富岗苹果扶贫——邢台市内丘县产业扶贫案例

技术引领,助力富岗苹果扶贫——邢台市内丘县产业扶贫案例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丘县先后出台多项苹果产业扶持政策,明确绿色生态果园的打造标准。近年来,内丘县在富岗公司、百果庄园、昌盛达农业生态园等20家扶贫龙头企业累计投入6520.5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带动7570户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引导富岗公司在全县35个村建立了万亩产销基地,与1481户贫困户签订了产销合同,严格落实富岗苹果生产技术标准,对达到收购标准的苹果,以高于市场价收购,统一品牌销售,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近年来,内丘县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将苹果产业作为扶贫特色主导产业,通过“规划引领、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品牌推动”精心打造太行山苹果产业带,建成优质苹果生产基地10.6万亩,年产值近17亿元,约占全县生产总值24%,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富岗”等品牌14个,有效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

精准选择扶贫产业,找准致富源动力

坚持规划引领。按照突出重点、适地适种、规模发展的原则,引导优质果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在山区形成了以富岗苹果为主的苹果、板栗、柿子等优质干鲜果品生态经济林带。2012年出台《内丘县苹果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2年)》,规划建设面积达十万亩的苹果生产基地,形成西部优质鲜食区、东部鲜食加工兼用区产业格局。加强政府引导。内丘县先后出台多项苹果产业扶持政策,明确绿色生态果园的打造标准。县财政每年筹措资金300万元专门用于扶持苹果产业发展,并加大项目、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倾斜力度,先后培育出富岗公司、富源生态园林等40余家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构建了收购、冷藏、保鲜、分级包装、物流等产业体系,年苹果收购销售量达33.5万吨。强化金融保障。针对太行山区生态林果种植企业缺乏抵押物的实际,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公司提供贷款支持,依托订单向农户发放个人贷款,创新推出“林权抵押贷款”产品,拓宽了农业企业融资渠道。

精准播撒科技种子,提升第一生产力(www.daowen.com)

扎实推进科技扶贫工作,通过引入优势资源,传播先进经验,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讲好一个“故事”。深入总结李保国教授为富岗苹果量身定做的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编写128个接地气、通俗易懂的科普故事,以课堂讲座、现场讲解、田间指导等多种形式,免费培训贫困群众近1万人次,辐射带动太行山区苹果种植60多万亩。培养一批职业农民。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通过办好农民夜校、“新时代讲习所”等,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近年来,借助邢台农校“送教下乡”活动,推动100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读了中专,365名农民读了大专,先后培养职业农民528名,包括300名贫困群众,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技术中坚力量。岗底村191名果农获得果树初、中级工证书,5名果农获得高级工。《人民日报》称岗底村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成立一支技术服务队。县、乡两级成立专家团队,为每个贫困村配备1名产业发展指导员,负责扶贫产业技术到项目、到户。成立由65名职业农民参加的“李保国128技术服务队”,先后到石家庄保定、承德、张家口等7个市35个县以及山西省昔阳县、河南省宜阳县、伊川县等地开展免费技术服务,发放“富岗苹果128道生产工序”手册2万多份,接受果农技术咨询8000多人次。该做法得到国家林业草原总局原局长张建龙肯定性批示。今年3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报了内丘县做法。

精准打造联结机制,提高扶贫带贫力

内丘县将苹果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探索出三种扶贫带贫模式。“龙头企业+入股”机制。将扶贫资金入股到扶贫龙头企业,实行入股分红,变“资金到户”为“股权到户”“效益到户”。近年来,内丘县在富岗公司、百果庄园、昌盛达农业生态园等20家扶贫龙头企业累计投入6520.5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带动7570户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机制。引导富岗公司在全县35个村建立了万亩产销基地,与1481户贫困户签订了产销合同,严格落实富岗苹果生产技术标准,对达到收购标准的苹果,以高于市场价收购,统一品牌销售,增加贫困群众收入。“龙头企业+土地流转+入股+打工”机制。引导贫困群众将手中的土地以入股的形式进行流转,既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又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吸收贫困群众长年到企业或合作社打工,每年到侯家庄乡苹果基地打工的农民就有3000多人,工资性收入2400余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