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特色小镇促进脱贫攻坚:馆陶县产业扶贫实践

特色小镇促进脱贫攻坚:馆陶县产业扶贫实践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馆陶县坚持“以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为突破口,助推脱贫攻坚,带活工作全局”的总体战略思路,建设了一批具有乡村风情、城市品质的特色小镇,贫困户借助特色小镇建设实现脱贫致富。特色小镇促进民生事业发展,不断完善精准防贫机制馆陶县围绕卫生健康、教育、孝道等方面,在特色小镇率先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探索完善精准防贫机制。特色小镇率先推行孝老卡,助防因不孝致贫。

近年来,馆陶县坚持“以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为突破口,助推脱贫攻坚,带活工作全局”的总体战略思路,建设了一批具有乡村风情、城市品质的特色小镇,贫困户借助特色小镇建设实现脱贫致富。

特色小镇催生乡村旅游,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以特色小镇为主体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给贫困户在家门口提供了很多就业平台,增加了收入。“贫困户+农家乐”模式。结合贫困户实际,实施“贫困户+农家乐”模式。贫困户自建型。如寿东村贫困户陈章凯利用自家庭院开设农家乐,年利润达10万余元。租赁型,贫困户将闲置宅院或宅基地租赁给个人或公司,建设开办农家乐餐厅,每年租赁费3000~5000元。“贫困户+公益岗位”模式。优先招募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从事公益性岗位,贫困户每年可增收1万元左右。“贫困户+手工制作”模式。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在自家制作手工艺成品后,公司按件回购。如粮画手工制作,使301户贫困家庭成员获得每人每年约2万元的工资性收入。贫困户开设门店,寿南村贫困户李素云自己设计制作草编手工艺品,单价20元以上,每年仅春节期间收入就达2万余元。“贫困户+旅游商品”模式。特色小镇销售摊点优先提供给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使用。贫困户既可通过批发进货,也可自行设计制作加工,利用销售旅游商品使贫困户实现创收。

特色小镇壮大产业,增强贫困户“造血”能力

馆陶县始终把做强产业作为建设特色小镇,助推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采取多种方式,使每个特色小镇都有一个清晰的产业,有效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引入式。通过牵线搭桥,把粮画企业建到寿东村,发展成为以粮画产业为主导,集加工制作、交流展示、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粮食画制作基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做强式。依托黄瓜小镇建设,做大做强黄瓜产业。小镇黄瓜日均交易量达20万千克,年销售额达到4.2亿元。“馆青”黄瓜连续获得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双金奖”。三是挖掘式。挖掘拐渠村的黄梨种植历史和种植习惯,通过每年 2000 多亩的持续递增,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晚秋黄梨种植基地,成为果农贫困户增收致富的主渠道,黄梨小镇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实现了从果园到观光园、采摘园的华丽转变。(www.daowen.com)

特色小镇促进民生事业发展,不断完善精准防贫机制

馆陶县围绕卫生健康教育孝道等方面,在特色小镇率先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探索完善精准防贫机制。彭艾养生小镇激发卫生健康意识,助防因病致贫。依托彭祖养生文化,建设了彭艾健康小镇,指导贫困户将艾草加工成艾炷、艾枕、艾被等产品,企业按市场化运营回收,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对外销售。教育小镇力促“智志”双强,助防因学致贫。以王桃园村125户人家考出123名大学生为卖点,建设了教育小镇,形成了以“开悟、励志”为主题的“圆梦课堂”品牌,面向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选出10名优等特困生寄宿教育小镇,从根本上解决特困户长期脱贫问题。特色小镇率先推行孝老卡,助防因不孝致贫。率先在特色小镇成立孝心委员会,引导贫困家庭子女为老人储存赡养费,每季度在村慈孝榜公布一次,成立了弘孝社团,弘扬孝文化,形成孝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特色小镇改变人居环境,提升贫困户幸福指数

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彻底消除贫困村的“脏乱差”现象,构建了“美丽、宜居、和谐”的人居环境,增强贫困户的幸福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不仅提升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而且夯实了贫困村的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职业党代表走进特色小镇,走进农户家中,开展政策宣讲,打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实施“村村三有工程”,村村听“党音”、村村见“红墙”、村村爱“党堂”,“规”出好景象,“约”出新风尚,“唱”出新面貌,用贫困群众的笑脸检验扶贫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