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综合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综合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要素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的层一模型的变量值为每个年度各省的化肥施用量、机械化总动力、播种面积、就业人数、有效灌溉面积,即体现的是中国各省的截面数据特征。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要素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主要关注不同年度间效率的差异及综合性变量对年度间效率的差异的影响。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综合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一)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相关变量与数据的来源与本章第一节中的“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相同,但是此处的处理方式与第一节不同。

中国省域农业经济增长要素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的层一模型的变量值为每个省在一定年度区间中每年的化肥施用量、机械化总动力、播种面积、就业人数、有效灌溉面积,即体现的是一定年度区间中每个省的时间序列特征。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要素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的层一模型的变量值为每个年度各省的化肥施用量、机械化总动力、播种面积、就业人数、有效灌溉面积,即体现的是中国各省的截面数据特征。

中国省域农业经济增长要素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的层二模型的变量值为每个省在一定年度区间中每年的市场化进程、对外开放、金融发展、城市化、产业结构变迁的均值。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要素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的层二模型的变量值为每年各省的市场化进程、对外开放、金融发展、城市化、产业结构变迁的均值。

中国省域农业经济增长要素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主要关注不同区域间效率的差异及综合性变量对区域间效率的差异的影响。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要素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主要关注不同年度间效率的差异及综合性变量对年度间效率的差异的影响。

(二)实证结果分析

1.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年度间的变异分解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均值在不同年度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及差异由层一和层二所产生的影响各占多大比例仍需运用零模型分析,零模型的结果见表5-37。

表5-37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均值与变异的分解结果

由表5-37固定效应部分可知,中国农林牧渔业产值不同年度对数(lnEY)均值为6.7941;由零模型的随机效应部分的卡方检验结构可知,对数(lnEY)均值在不同年度有显著性差异,而差异的度量可由组内相关系数ρ=0.0392/(0.0392+0.8803)=4.26%给出,即各省农林牧渔业产值对数均值在1998年至2016年的差异有4.26%需要用层二变量来解释,由于即使是一个很小的组内相关系数也会导致较大的第I类错误(Barcikowski)。从而说明在研究1998年至2016年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时,必须引入层二变量。层二变量为中国经济环境中的市场化进程、对外开放、金融发展、城市化、产业结构变迁。

2.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基本影响要素的作用分析

基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由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分析得到,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见表5-38。

表5-38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变截距模型结果

由表5-38的固定效应部分可知,基本影响因素lnEFER、lnEEMP、lnEIRA的系数均为正向显著,即化肥施用量、就业人数、有效灌溉面积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化肥施用量增加1%,农业经济增长将增加0.9378%;就业人数增加1%,农业经济增长将增加0.3607%;有效灌溉面积增加1%,农业经济增长将增加0.3652%;lnEPOW、lnEPIA系数均为负向显著影响因素,即机械化总动力、播种面积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由表5-38的随机效应部分可知,化肥施用量、机械化总动力、播种面积、就业人数、有效灌溉面积引入层一模型中,层一方差得到较好的解释,由零模型结果表5-37中的0.8803减少到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5-38中的0.087,这表明每个省的化肥施用量、机械化总动力、播种面积、就业人数、有效灌溉面积能较好地解释农业总产值相同年度不同省之间的变化。

3.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要素效率异质性检验。(www.daowen.com)

要素效率异质性检验可由随机效应(变系数)模型分析得到,随机效应模型的结果见表5-39。

表5-39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随机效应结果

由表5-39的固定效应部分可知,化肥施用量、机械化总动力、播种面积、就业人数、有效灌溉面积的系数与表5-38的相应系数有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使用变截距模型与变系数模型不同造成的,多层统计分析侧重于随机系数模型的结果。在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化肥施用量增加1%,农业经济增长将增加0.9381%;机械化总动力增加1%,农业经济增长将降低0.1371%;播种面积增加1%,农业经济增长将降低0.7034%;就业人数增加1%,农业经济增长将增加0.3644%;有效灌溉面积增加1%,农业经济增长将增加0.3735%。由表5-39的随机效应部分可知,仅剩余全要素生产率(截距)达到显著,即截距随着省份的不同而显著不同。

4.中国综合性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要素效率的影响分析

综合性因素对要素效率的影响分析,可由全模型分析得到全模型的结果见表5-40。

表5-40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全模型结果

续 表

由表5-40的固定效应部分可知,综合性因素对截距(剩余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市场化进程、城市化、金融结构是正向显著影响因素,表明市场化程度高、城市化水平高、金融结构水平高的年度剩余全要素生产率高。其具体影响程度为,市场化程度加快1个单位,全要素生产率将提高0.0888;城市化提高0.1个单位,全要素生产率将提高0.13554;金融结构水平提高0.1个单位,全要素生产率将提高0.01022。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金融规模是负向显著影响因素,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越多、对外贸易水平越高、金融规模越大的年度全要素生产率越低。其具体影响程度为,外商直接投资提高0.1个单位,全要素生产率将降低0.0423;对外贸易提高0.1个单位,全要素生产率将降低0.03394;金融规模扩大0.1个单位,全要素生产率将降低0.00671。之所以会阻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对国内农业投资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

5.方差成分解释程度

由表5-37和表5-38的随机效应中的层一方差得到表5-42的原始总方差和条件总方差,表5-39和表5-40的随机效应中的层二方差之和得到表5-41的原始总方差和条件总方差。层一、层二的方差成分解释程度见表5-41。

表5-41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层一、层二的方差成分解释程度

由表5-41可知,层一方差解释程度为90.11%,层二方差解释程度为100.00%,总体上层一解释变量对层一方差,层二解释变量对层二方差都有较好的解释。这表明构建的中国省域农业经济增长要素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模型较为合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