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企业初立于市场,其在外部关系的构建和社会网络的参与上都处于弱势地位,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克服外部不确定性问题[1]。创新能使企业获得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和新商业模式,进而引导企业获得持续的市场竞争力。[2]企业一旦建立起了自身的创新机制,就可以通过自身积累或者借鉴学习把资源和信息等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生产出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或者新服务,能够促进自身知识的不断积累,持续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最终实现企业利润和资产的增加,实现“弯道超车”。例如:假设A、B为同一区域市场中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企业。企业A是具有一定企业年龄和市场竞争力的成熟企业,其技术水平为T1。企业B是处于成长阶段的创业企业,却具有行业产品生产的最新技术水平T2,企业B刚建立的时候市场份额和业绩都不如A,但是T2>T1。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B所拥有的最新技术会迅速提升企业的绩效并在销售业绩上对A进行反超。企业创新的推进并不是线性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面临内部研发投入的资金不足等问题。企业内部的研发活动是通过对企业的资金、人力和相关配套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的。在企业并不具备财务宽松条件的背景下,对某一产品或技术的研发投入具有较大的风险性。Tassey(2004)指出,成功的研发须是在特定的科技发展周期内选择正确的阶段并瞄准正确的技术发展方向,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本书把某一技术创新过程微观化,对整个创新过程进行“切片”观察。
图4-1是Tassey(2004)关于特定创新全过程的描绘。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创新的目的是实现新产品或技术的市场化(横轴),与之相应的是研发创新活动中的风险(纵轴)。从横轴和纵轴的交点出发,一轮新技术的创新过程,第一阶段的研发是基础研发,即初级研发。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风险高,投入少且周期长,几乎没有市场化收益,所以这个阶段的研发基本由政府主导,通过大学或公共研发机构来进行。第二阶段的研发是一般技术研发,即一般研发。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风险仍然很高,投入相对较大且周期长,没有明确的市场化收益,依然是政府主导。有实力的公司会介入这个阶段的研发,一旦获得成功有可能获得对市场的垄断化收益。RR'风险段是为证明研究成果是否可以切实转化为满足市场需求的技术而存在的。它会把实力一般的公司排除出这一阶段的研发。这个阶段的研发也有一定的公益性,成功之后会对区域内的整个市场有推动性,所以,政府为推动具有不同程度的公益性研发,会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对实力不是很强的企业进行帮扶。第三个阶段是研发成果应用阶段,这一阶段的研发是商业研发。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风险相对较低(R″R‴),但是投入高,市场化收益快,创业企业的研发活动主要处于这个阶段。创业企业的高知识技术含量特征为研发活动的成功提供了基础。但是囿于资金的短缺,创业企业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研发投入,这种情况下,它迫切需要政府补贴。(www.daowen.com)
图4-1 特定创新全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