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日本企业实践与补贴政策

日本企业实践与补贴政策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认为,日本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日本政府的产业补贴政策。日本高速增长期的产业政策主要体现在对三类产业的支持上。日本进入高速增长期后,政府的产业政策重心转移到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上来,加强了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保护,采取了一些为促进企业发展的贷款贴息和税收减免措施。为减少煤炭行业衰退对地方经济的拖累和缓解失业问题,日本政府在加强煤炭等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支付了大量的政府补贴。

日本企业实践与补贴政策

产业政策的启示主要来自日本近代的崛起。我们关注的时间跨度是20世纪50—70年代,因为日本在这个时间段内产业经济发展迅速。日本GNP的规模逐渐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1968年跃居继美国、苏联之后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的位置。这便是被称为日本“高速增长期”的时代。浜野洁等在《日本经济史1600—2000》(2010)一书的第六章第一节中写道,日本从1955年到1973年的不到20年的时间里,创下了9.2%的经济实际增长率的记录。其中,加工组装产业达到了20%的实际增长率,重化工业也有18%的实际增长率。

(一)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对于日本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发展的研究,可以将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归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朝鲜战争带来的契机。日本紧邻中国和朝鲜半岛,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成为美国主要的军需供给地。军需产品的大量、迫切的需求推动了日本国内化学、金属和机械等产业的投资和发展。这些产业企业都属于重装备企业,生产产品的设备需要大量的投资,这种投资的需求会波及其他产业的投资需求。

第二,技术改进带来的机遇。日本20世纪50年代以后因为朝鲜战争带来的巨大的影响而需要资本、劳动的配套支持。据统计,在这段时间里,日本TFP的贡献率仅次于资本。人们广泛认为,TFP的增加是由日本国内的技术改进带来的。日本在高速发展之前的设备并不具有先进水平,基本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沿用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美广泛应用的先进技术被引进到日本。同时,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美国提供支撑的军需生产技术向民间转移,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引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了国内大部分消费品的批量生产。更为重要的是,日本国内各行业都推行了为提高品质、降低价格的程序和工艺革新。在高科技行业还在起步的阶段,日本国内的技术改进主要是从原材料加工业开始的,逐渐波及加工组装产业,这就可以解释加工组装产业20%的实际增长率了。

第三,管理水平的提升。日本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设备投资不断增加,各个产业逐渐实现了批量生产。企业的规模逐渐增大,迫切需要更为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为提高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日本从欧美国家引进了用于统计成本和计划经营的管理软件,并派专门人员赴欧美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

(二)补贴政策的分类实施(www.daowen.com)

关于日本产业政策的影响,日本国内也有不同的看法。竹内弘高(2002)通过研究否定了日本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可桥本寿朗(1995)的研究认为,日本产业政策的作用是有的,但是很有限。需要指出的是,政治上,日本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政治环境较不稳定。1954年11月,日本第五届吉田内阁由于“造船疑狱”事件退出政治舞台,保守派鸠山一郎内阁登台。不稳定的执政当局缺乏执行和贯彻产业政策的连续性和对不同产业的区别对待,造成了不同产业产业政策效果的巨大差别。本书认为,日本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日本政府的产业补贴政策。日本高速增长期的产业政策主要体现在对三类产业的支持上。第一,对钢铁行业和重化工业的补贴。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加强日本国内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扩大特定产业规模,日本政府加强对煤炭、钢铁等基础产业的补贴力度,逐渐兴起一些大的煤炭和钢铁公司。第二,对新兴产业的补贴。日本进入高速增长期后,政府的产业政策重心转移到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上来,加强了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保护,采取了一些为促进企业发展的贷款贴息和税收减免措施。第三,对煤炭等衰退产业的补贴。虽然日本当时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并不是所有产业都繁荣发展的,当时的棉纺织业和煤炭业就逐渐失去竞争力而开始衰退。日本政府于1955年制定了《煤炭矿业合理化临时措施法》,并于1963年开始实施第一次煤炭政策,但是还是扭转不了煤炭产业规模大幅缩小的困境。为减少煤炭行业衰退对地方经济的拖累和缓解失业问题,日本政府在加强煤炭等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支付了大量的政府补贴。

(三)企业的战略实践

在高速发展时期,日本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实践被很多的经济学家研究,结论不尽相同。本书认为,高速发展期日本企业的战略实践可以归纳为:

首先,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促进企业创新机制运行。高速发展期的日本企业普遍重视与股东银行、职工等的长期关系的管理,一方面弥补了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利益监督机制。这种机制在政府补贴资金的扶持下使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企业创新绩效显著。

其次,技术革新的开展。在汽车产业等加工组装产业中,得益于政府补贴资金的扶持,企业利用补贴资金积极地对零部件供应厂家进行管理和指导,在产品开发和提升品质方面处于优势地位。

最后,长期的用工机制。即使新兴产业企业有短期的经营危机,在政府补贴资金的支持下,企业管理者也尽可能地避免裁员,通过建立长期工作的激励机制,达到积累劳动者技能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