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推动。通过产业政策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方式对其他国家具有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制定旨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尤其从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政府补贴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企业经营和经济发展的效果到底如何?对于这一问题,中国的经济学家以前有过、现在也有激烈的辩论。有的列举了日本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奇迹,试图证明产业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的强调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建议取消国家的产业政策。本节通过综合归纳政府补贴政策的效果以及对企业战略实践的影响,尝试为中国的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些许启示。
1949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较大的变化。1949—1978年,中国实行的是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中的所有生产要素和生活资料都实行配给制,工农业生产与商品经营均为强制性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个人不得持有财产,一切劳动成就都会被均分。这导致生产者没有兴趣扩大生产,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劳动积极性,只依靠“大锅饭”过生活,丧失了发展经济的动力。1978年以后实行了改革开放。为尽快加速经济发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环境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华生等(2009)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中国奇迹的真正原因》提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的混合经济形式。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都不适合中国。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我们需要依赖市场自身的调节能力和政府有目的的对经济的调控,在保证私有权的同时,需要保持政府对公有制经济的控制,以此来保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稳定。厉以宁(2010)在《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中把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归因于政府对民间的积极性的鼓励。改革开放之初的乡镇企业大发展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林毅夫(2012)的《解读中国经济》提出了类似的看法,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方面保护和鼓励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不断对充满问题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一直以来,政府都坚持对国有企业进行基于现代企业制度环境的改革。坚持国有改革的同时,中国政府逐渐重视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国的产业政策真正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普遍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产业政策的作用逐渐增强。(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