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业企业创新的外延深度剖析

创业企业创新的外延深度剖析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Christensen和Bower根据创新研究、发展和生产时所需的能力是否与企业原有的能力相符进行分类,把企业创新分为能力破坏型创新和能力延续型创新。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衡量大体有以下两种观点。[7]中国国家统计局借鉴了其对创新绩效的衡量标准,从产品和过程创新及其阻碍、创新投入和创新的信息获得几个方面启动了中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

创业企业创新的外延深度剖析

Henderson和Clark(1990)将企业创新分为激进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激进式创新指的是企业在创新形式和内容上取得了质的改变;渐进式创新指的是企业通过知识积累和吸收外部知识,取得的改进型创新。Bower和Christensen(1995)把企业创新分为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Christensen和Bower(1996)根据创新研究、发展和生产时所需的能力是否与企业原有的能力相符进行分类,把企业创新分为能力破坏型创新和能力延续型创新。能力破坏型创新指的是企业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是对现有产品和服务的替代。能力延续型创新指的是企业创新建立在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创业企业成立时间短、员工少和规模小的特点决定了企业研发资源有限性的特点。这使创业企业在研发过程中更加谨慎,在缺少外部资源支持的情况下,倾向于通过自身能力和资源的积累来进行创新。因此,创业企业的创新更多地表现为渐进式或者能力延续型的创新。

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衡量大体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是从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出发,通过测量企业经营过程中具体的研发投入或者产出结果来衡量创新绩效。以企业所获得专利来衡量企业的创新绩效较为普遍。也有学者采用其他的指标。陆国庆(2011)认为主营利润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创新绩效。李光泗和沈坤荣(2011)以新产品开发创新数、三项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申请数等作为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支燕和白雪洁(2012)以新产品产值和发明专利数来衡量企业创新绩效。另外一种是从企业创新过程的角度出发,主张涵盖创新执行全过程。Parida和Ortqvist(2015)从五个维度测量企业的创新绩效,即产品产出、生产过程创新、战略创新、行为创新和市场创新。Kamasak等(2016)建议从新产品产出、市场化加速、新产品布局及工作方式和方法的改进四个方面来测量企业绩效。Tan等(2015)从知识资本的角度探讨了企业的创新过程,认为应该以企业知识资本的变化来衡量企业的创新绩效。高建等(2004)对国内创新绩效文献进行了综述,建议从产品和过程绩效两个维度来衡量企业的创新绩效。于晓宇(2013)从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渗透两个方面来衡量企业的创新绩效。两种绩效评价方式各有利弊。以创新投入和产出来衡量创新绩效采用的是企业客观的经营数据,具有相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以创新过程来衡量创新绩效则相对全面,但主观性较强。除了这两种主要的衡量方式,英国企业研究中心(ERC)主导的企业创新调查(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CIS)还增加了创新阻碍这一负面指标。[6]Mangiarotti和Mention(2015)对这一指标的增加给予了较高的评价。OECD奥斯陆手册(Oslo Manual)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冲击和创新阻碍等方面来衡量企业创新绩效。[7]中国国家统计局借鉴了其对创新绩效的衡量标准,从产品和过程创新及其阻碍、创新投入和创新的信息获得几个方面启动了中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8](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