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钱币投资:品相与价值的关键

古钱币投资:品相与价值的关键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钱成千上万,其中最具投资收藏价值的是稀有的古钱币。近几年,古钱币销售市场不断扩大,交易日渐频繁,收藏古钱币已成为一些人投资理财的新选择。珍稀古钱币是货币历史的实物,更是历史的见证。另外,享有“篆法绝工、六朝之冠”和“北周三品”、“重宝”的古钱币均属此列。古钱币的投资价值、增幅大小与品相密切相关,同一钱币若有品相差异,则价格之差往往高达十几倍甚至几十、上百倍,足见其品相的重要。

古钱币投资:品相与价值的关键

中国古钱成千上万,其中最具投资收藏价值的是稀有的古钱币。多数收藏者选择古钱币作为入门的品种,因为古钱币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每一个政权出现,与之相伴随的往往都是钱币的发行,可以说,古币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脚印,清晰地注释着历史进程,显示着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这就是被当今人们笼统称之的钱币文化。近几年,古钱币销售市场不断扩大,交易日渐频繁,收藏古钱币已成为一些人投资理财的新选择。不过,收藏古币可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掌握的技巧也不少。

(1)长期投资是钱币投资的首选。这是因为长期投资风险小但回报有时很高,主要靠时间来取胜,对投资者介入时机选择不甚严格。长期投资关键在于把握好投资品种,建议选择市场上抢手的能够长期稳定增值的中档钱币,另外,长期投资主要依赖钱币本身的升值能力。

(2)工薪阶层不宜参与炒作。因为炒作是一种“短平快”项目,风险性极大,稍有不慎,容易上当受骗;另外,工薪阶层需要按照一定作息时间上班,客观上不具备炒作条件。

(3)投资者要学会判断钱市行情。一般来说,行情好时,各种钱币价格都有明显上涨,市场投资者大幅增加,各种钱币密集成交,呈现一派购销两旺的局面;行情低落时,钱币市场上会经常冒出平时难得一见的珍稀钱币,价格也不十分烫手,大量中档钱币入市,价格可商量余地较大等。对投资者而言,为了规避风险,无论行情高低,都应见好就收,不必刻意追求最大利润

(4)如果投资者出现资金套牢的情况,不妨采取以下补救措施:当钱市价格全线下跌、大势无可挽回时,应立刻以最快速度割肉出局,减轻损失;在钱市大气候并未总体恶化,个别品种下跌、短期无法回升情况下,宜考虑转移战场抛掉套牢品种转向其余希望更大的品种,堤内损失堤外补;对某些钱币可考虑在低价位上吃进套牢品种以摊低成本;如果被套品种自身素质比较过硬,被套只是暂时现象,则可以考虑坚持,等待最后胜利。

近年来,收藏古钱币的人越来越多。古钱币具有一定收藏价值,也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和潜力。但是,并非所有的古钱都具有收藏价值,收藏古钱币时有必要掌握识别技巧,做到有的放矢。(www.daowen.com)

首先要弄清历史价值。珍稀古钱币是货币历史的实物,更是历史的见证。因此,在收藏前有必要弄清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如“成都交子”和在呼和浩特市发现的“十文中统元宝交钞”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纸币,被学术界视为无价之宝。短命王朝或农民起义时的铸币,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少,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如“靖康通宝”、“靖康元宝”是宋钦宗时期铸造的,他在位16个月就被掳往北方。因此,“靖康”钱铸量很少,“靖康通宝”更为罕见,属国家一级文物

其次要了解现存数量。遵循“物以稀为贵”的集藏原则,既要看年代是否久远、流通时间的长短,更要看存世量的多少。我国钱币有近5000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春秋战国时期刀币、布币等,秦代的外圆内方钱、唐代的通宝、宋代的年号钱、清末的“宣统通宝”,品种有数万至数十万种。齐、燕、赵等国的刀币,韩、魏、秦等国的布币等年代久远,比圆形钱稀少,价格昂贵。存世数量少的钱币还有唐代叛军史思明占领洛阳后铸的“得壹元宝”,后发现“得壹”两字不吉利,便改为“顺天”,铸“顺天通宝”。这两种钱币传世很少,“得壹元宝”尤其罕见,为稀世珍品。

三要看文化价值。一些传世并不太少的品类,则主要因其文化品位、艺术价值极高而备受青睐。如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币,用的是垂针篆;北宋仁宗时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为收藏珍品。唐高祖武德四年的“开元通宝”,系大书法家欧阳询的手迹,其书风端正古朴,法度严整,劲健含蓄。另外,享有“篆法绝工、六朝之冠”和“北周三品”、“重宝”的古钱币均属此列。

四要掌握观赏品相。古钱币的投资价值、增幅大小与品相密切相关,同一钱币若有品相差异,则价格之差往往高达十几倍甚至几十、上百倍,足见其品相的重要。无论钱币珍罕与否,凡有币面模糊、轮廓缺损、锈蚀严重、看相较差者,尽量不要收藏。收藏古钱币时还应注意是否有月纹、星纹等标识,古钱的鉴别以背文来区分铸造年代和地址,品评其稀珍。一般来说,钱币背面有月纹、星纹等记号的要比背部光面的更有收藏价值。值得收藏的钱币中,用金、银、白铜等精制而成的宫廷钱币,铸量少,质量佳,属珍贵文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