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玩收藏理财的基础知识

古玩收藏理财的基础知识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古玩拍卖业充满风雨,从玩物丧志→到玩物尚志→到玩物生财,古玩收藏理财日益引人关注。精品古玩书画正逐年上升。也就是说,感官将目鉴客体的物理参量输入到目鉴主体的神经和认知系统中,并在此做进一步加工,而这些过程中在一秒钟左右的瞬间,在主体还未意识到过程的瞬间,过程已经完成了。

古玩收藏理财的基础知识

古玩是中国传统的长线投资项目。“招财进宝”是古训,明清晋商徽商发家致富后大都回乡置地造豪宅搜集古玩。黄金有价,古玩无价。家藏多少“宝”,决定一个富人的文化品位与身价。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古玩拍卖业充满风雨,从玩物丧志→到玩物尚志→到玩物生财,古玩收藏理财日益引人关注。

十几年来,据世界上两家最大的拍卖行苏富比、佳士得拍卖资料:中国明清官窑瓷年增值22%,比国外一些著名基金投资增值15%还要高。精品古玩书画正逐年上升。古玩收藏投资实践有各种各样的收藏投资法,以下列出三种以供参考。

(1)频繁进进出出的投机逐利式的收藏法,最终为获小名赢小利的小赢家古玩市场常见那些小本小利的古玩商家。21世纪初,一张清乾隆时期的红木八仙桌1.5万元收进,同行叫行价1.8万元也卖了,客商出价2万元也卖了;2008年后,此张红木八仙桌至少5、6万元了。如今,做红木生意的古玩商家几乎个个人都叹气:当年只要保留一件曾经经手过的黄花梨柜或紫檀木柜,都要赚上几百万,够吃下半辈子了。严格地说,古玩市场上专门做红木生意,属于体力活,多为文化修养不高者。各类做古玩生意的频繁进进出出者,或为了周转资金,或因场地有限,或缺乏文人收藏家参谋欠缺长远眼光,故只能成为获小名赢小利的小赢家。

(2)偶尔可进可出的修身养性式的收藏法,最终为获中名赢中利的中赢家传统的收藏,主要属于修身养性式的收藏,不少有家学、家底,有钱、有专家指导的收藏者,藏品收进,只进不出。只进不出,决定了收藏者以精品收藏为目标。贪便宜或扫荡式的收藏,要与经营结合才可行,否则,家里会变成古玩垃圾仓库。一般而言,传统的只进不出的收藏者,8年、10年后,家里收藏品有了一定的积累,且重复藏品过多,收藏同行前来观赏,要求收藏者割爱,非收藏者镇家之宝或极其钟爱物,会偶尔乐意转让。再过8年、10年,藏品积累愈来愈多,收藏者开始会有意寻找藏品之出路。一般所有藏品整体转让,不太可能,因为自己还要玩。通常选择部分藏品转让,会突然发现获利空间很大。有眼力者,投资赢利十倍以上,也是很平常的。如收进数年,数年后偶尔出让,最终为获中利赢中名的中赢家。

(3)长久只进不出的筹办博物馆式的收藏法,最终为获大名赢大利的大赢家

有历史感、有文化功底、有资金实力、有收藏目标的收藏者,收藏入门之后,就会在专家前辈的引导下选择专题收藏。

古玩投资具体操作项目有:第一,明清官窑瓷器。高古陶器、精品民窑瓷器升值有潜力但有些当代名人新瓷比民窑精品瓷还贵,故要小心;第二,明清红木家具。比如清末民国白木家具有升值潜力;第三,明清木雕、竹雕、牙雕、玉雕等。这些杂项有升值潜力,尤其是名家作品。老三代玉器尽量别碰,初玩白玉精品、甚至仿品也可;第四,奇石市场刚起步,奇石升值无市场参照系,故可以作为投资黑马对待;第五,书画作品赝品太多,没有行家指点,可作装饰,少作为投资。如有行家指点,可用渐进法,先玩小名头,再玩中、大名头。

目前鉴别古玩真伪的主要方法仍是靠“眼”来观察。凡见过的实物会存储到大脑里,并形成一种标准,人们鉴定真伪、辨别年代的经验就由此而来。因此,眼力高低与见识多寡也成为衡量收藏家或爱好者“专业水平”等级的重要标准之一。

人是万物之灵,对人的心理研究是一门科学。目鉴,就是凭人的感受感觉鉴定古玩,是一个心理暗示和心理反应过程。目鉴感觉,就是鉴定者对古玩产生的第一印象,是人的一种认识活动。它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同时,它有着自己特殊的认识规律。所以说,目鉴感觉既不是单纯的感性认识,也不是单纯的理性认识,二者既矛盾又统一,既分离又联系,它有感觉与认识两个阶段,从而产生联想和判断。

目鉴感觉是在目鉴主体的意识与目鉴客体的相互作用下出现的。首先,目鉴是由感觉为起点的,在鉴定过程中,目鉴主体通过感觉体验,目鉴客体的造型、色彩、纹样、质感,感觉到它的韵味与哪个时代的器物相通,然后产生更复杂的心理活动——知觉,其中包括联想和判断。

最后判断鉴定客体的时代和价值。伟大导师列宁说过:“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知道事物的任何形式。”在人的视、触、听、嗅、味诸感官中,古玩古物目鉴依赖的主要是视、触、听、嗅四种。视,既看器物的造型、色彩、纹饰、工艺等特点,与哪个时代相吻合;触,即用手掂一下分量,并且摩挲手感;听,即听听敲击的声音,是沉闷或响亮,或是破损的哑声;嗅,即嗅闻器物有没有造伪药水的气味。在感觉中,各种感觉现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和沟通的,即存在通感现象。(www.daowen.com)

目鉴感觉的特征有:

(1)感觉的新鲜性

新鲜感是目鉴的重要特征。一件从未见过的目鉴客体突然呈现在面前时,第一眼的印象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最少带有人为因素。每天与同一件器物接触,对佳器会熟视无睹,对仿品也不会感觉它差到哪里去,习惯成自然就是这个道理。

(2)反应的突然性

目鉴时,经常有这种情况,“心”与物突然相遇的瞬间,答案就出来了。这就是鉴定者们常说的“开门见山”。人的直觉具有这种来去无踪的特点,这种直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在这瞬间内,目鉴意识完成了将目鉴客体“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的所有过程”。也就是说,感官将目鉴客体的物理参量输入到目鉴主体的神经和认知系统中,并在此做进一步加工,而这些过程中在一秒钟左右的瞬间,在主体还未意识到过程的瞬间,过程已经完成了。

(3)思索的专注性

专注性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被称作注意现象,它是认识过程感觉阶段中的重要特征。在目鉴中,目鉴主体只有凝神观照,全身心地扑到目鉴对象上,才能调动起自身的各种感官、心智的积极运动,使目鉴成功。

(4)判断的选择性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指出,“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感觉形式”,“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不同的目鉴主体在目鉴过程中的首位目鉴注意力是不同的,有的注意造型,有的注意釉色。另外,某些人为因素也会对目鉴主体产生心理暗示,使其感觉具有侧重性选择。所以,这里就提出了“目鉴主体职业道德意识的高低是影响其目鉴水平的关键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