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际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措施

国际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措施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或政策。从购买美国货到雇用美国人,美国给世界各国救市带了一个接一个的坏头,升起了一片又一片贸易保护主义的阴云。购美国货,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伎俩;雇用美国人,不但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而且涉嫌就业歧视。因此,这些区域内的政府也势将对可能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国际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措施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或政策。关税、进口配额、外汇管制、烦琐的进出口手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等,都是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并已经严重影响到全球的实体经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难独善其身。面临如此困境,各国政府以及政治人物都或多或少地显示出转向贸易保护的倾向。虽然这或许是可以预料的,但仍然值得我们对此保持足够的警惕。

2009年1月2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的高达8190亿美元的美国新经济刺激方案规定,受美国政府资金支持的新经济项目,必须使用美国生产的钢铁产品。而即将在美国参议院讨论的该方案把必须是“美国制造”的应用范围扩展到经济刺激计划项目所需的各种制成品。

更有甚者,美国国会参议院2月6日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又加入一项议案,限制接受政府金融救援资金的美国银行雇用外国员工。从购买美国货到雇用美国人,美国给世界各国救市带了一个接一个的坏头,升起了一片又一片贸易保护主义的阴云。购美国货,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伎俩;雇用美国人,不但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而且涉嫌就业歧视。

当然,美国购美国货、雇用美国人的政策是有其背后原因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实体经济领域,作为美国支柱产业的汽车制造业出现问题后,美国的钢铁业也陷入困境。这些实体经济都是就业量较大的行业,因为这些行业陷入困境,美国就业形势随之恶化。美国劳工部2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美国非农业部门就业岗位减少59.8万个,失业率上升至7.6%,为过去16年来的最高点。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先后采取了大规模注资等措施,但至今仍不见好转。(www.daowen.com)

美国保护政策出台后,得到了很多国家的集中炮轰,但是不同国家也陆续出台或考虑出台一些针对本国某些特定产业的救市计划,如法国与意大利考虑对其汽车业实施帮助措施;俄罗斯提高了对一些产品征收的进口关税,并对本国产品提供补贴;土耳其增加了对糖的进口关税;美国和欧盟也对产自中国的一些产品增加进口关税。而印度则通过限制措施,减少从中国进口钢材和纺织品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偶尔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杂音,大多数的政府仍然坚持其对自由贸易经济一体化的支持。因为贸易保护往往是“损人不利已”的下下策。比如说,对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尤其是相对较小的经济体,其本国的生产与消费都对贸易有相当程度的依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同时也就意味着一国经济的相对专业化,只靠本国的企业,无法满足其消费者对产品及其多样性的需求。因此,即使可以通过提高关税以及限制数量达到减少进口的目的,此类措施对本国企业的帮助作用也是有限的。同样的,只靠本国市场,也无法消化一个国家中企业的全部产出。因此,如果这类措施招致其贸易伙伴的报复性贸易保护措施,该国企业的出口则避免不了遭受严重打击。其结果终将是两败俱伤。

亚洲地区的国家和经济体,包括地处东亚的日本、韩国、中国,还有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其经济对贸易都有很高程度的依赖,也因此一向重视推动区域内和地区间的贸易发展。近年来,虽然这些国家的贸易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相当的程度上仍然依赖来自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和欧洲市场的外部需求。因此,这些区域内的政府也势将对可能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更重要的是,作为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亚洲地区,应该努力把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巨大挑战转化为机遇。除了进一步推动并且深化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更要同时加速区内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尽快地从以生产与出口带动增长转向以消费来带动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