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熙熙,皆为油来;车轮攘攘,皆为油往。”两年前,当油价突破70美元时,国际社会就惊呼为“心理极限”。之后,油价涨势有增无减,当国际油价站在了120~147美元一线,大家才不得不承认:高油价时代已经来临,“廉价石油”时代一去不返。
面对美元贬值和油价高涨,美国增加的出口能力可抵消其对经济的冲击;欧盟、日本、英国等因其货币可自由兑换,通过本币升值也能对冲油价上涨;而本币尚不能自由兑换的中国,则只能承受石油成本加大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
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油价上涨并不会影响我国经济总体的平稳增长。然而,作为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的进口国,我国经济日益承受国际油价的压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最直接的影响是进口支付的增加。据有关测算,国际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将直接导致我国全年购买石油多支出88亿美元外汇。
石油是基础能源,国际油价的上涨会推动工业品出厂价格走高,尽管这种影响目前尚未反映到消费层面,但考虑到工业品领域价格的滞后性和长周期特点,从长期看,油价持续上涨必然增加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高油价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冲击,远远大于大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灾后还可以重建,而高油价则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长远的影响。虽然中国在30年前已经开始了改革开放并由此带来了高速经济增长,但是真正进入加速工业化阶段还是21世纪的事,在这一阶段,由于基础设施、制造业、建筑业的发展,对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会突然增加,这也是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能源消耗的弹性系数曾经有所下降,但是到了本世纪尤其是2003年进入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后又重新上升的主要原因。而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加速工业化时期利用的却是廉价的能源,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要付出比这些国家更高的成本。(www.daowen.com)
如果仅仅是短缺问题或者是价格问题,那么我们只会因为成本的逐渐增加而放缓增长的步伐,但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复杂,如果发生石油供应链断裂,中国对于国际原油的依赖性又这么大,我们就会面临重大的能源安全问题。对于这种风险的影响不能低估。
半个世纪以前,在西方世界对中国进行封锁,前苏联又突然切断了对中国石油供应的情况下,中国曾经经受过严峻的考验,如果不是发现了大庆油田,重新把我们的能源供应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中国后来的发展是难以想象的。
从整体上看,中国建立在自力更生基础上的能源发展战略是正确的,目前我们的能源消耗的90%来自于本国资源,只有10%左右的能源依靠进口,而进口的这一部分主要就是石油和石油产品。从近些年的发展趋势看,这一部分的比重在不断增大。但就是这10%的能源进口,已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压力。
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都与石油危机冲击后的战略调整有关。他们变压力为动力,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总体趋势。
我国作为一个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中的发展中大国,而且经济增长模式仍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投资与出口,经济增长仍未摆脱高耗能粗放模式,因此对能源的依赖就极其严重。在这样的大势下,如何尽快转变生产和发展方式、生活和消费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建立节约型的经济结构来应对高油价,日益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