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消费者群是由1~18岁的消费者组成的消费群体,在我国人口总数中占有较大比例。这一年龄段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不仅是一个现实的大市场,还是一个未来的大市场,因此少年儿童用品市场的心理研究意义重大。
(一)少年儿童消费者的心理特点
1.儿童期的心理特点
初生婴儿到11岁的儿童,身心迅速变化:生理上,从仰、卧、爬行到直立行走,从完全依靠别人照顾到逐渐可以照顾自己并能帮助他人;心理上,开始掌握学习过程,逐渐形成认知能力、意识、兴趣、爱好、意志品格等心理品质,学会了思维,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行为上,逐渐地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行动。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这是形成性格的重要时期,这时的经历将影响终身。这时,儿童的心理发展在消费活动中有以下特征。
随着年龄增长,需求从本能需要发展为有自我意识的加入。四五岁的儿童已经有了识别和比较的能力,年龄越大,这种能力越强。在消费行为上,该年龄阶段的儿童,主要是提出消费的欲望,而很少充当购买者,但其购买意识会影响父母的购买行为。
(2)从模仿型消费发展为个性消费
儿童的模仿性是非常强的,尤其在学龄前,别的小朋友有的玩具、零食、用品,自己也想拥有,一定要让父母设法买到。随着年龄增长,模仿性消费逐渐被有个性特点的消费所替代,如自己的玩具或用具一定要好于其他小朋友等。
(3)从不稳定的消费情绪发展到比较稳定的消费情绪
婴幼儿时期,消费情绪极不稳定,易受他人影响,对某些商品时而喜欢、时而不喜欢。随着年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逐渐增多,集体生活日益丰富,初步学会了控制情感,消费情绪逐渐稳定。
儿童的消费心理多半处于情感支配阶段,购买行为以依赖型为主,但能影响其父母购买决定的意向,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对未来市场的影响。
据报道,某大城市各大产院的育婴房都收到免费的某著名品牌洋奶粉,当时很多人纳闷“老外”怎么做起赔本买卖。这些婴儿出院回家后啼哭不止,连母乳也无法止住其哭声,直到又喝上这种洋奶粉。开始大家以为是洋奶粉的质量所致,后来谜底揭穿,原来是在育婴房时培养成的习惯,使这些婴儿成了“忠实”的消费者。“洋奶粉”就是这样把握了婴儿的习性,“放”免费奶粉这根“长线”,最终“钓”得销售上的成功。
2.少年期的心理特点
少年期是儿童逐渐长大成人并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进入青春发育期后,由于身体的急骤生长和知识、活动领域的扩大,经常遇到感情困惑和概念冲突,却因经历单纯而易受伤害,因缺乏周密而易走向极端。在儿童时期对父母的无意识认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自我。这时身体开始出现第二性特征,性别意识加强,身心变化很大,开始有了被尊重的要求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行为上,由家长决策过渡到自己决策,想独立而又无法完全摆脱依赖,力图模仿成人但表现常显得幼稚,依赖与独立、成熟与幼稚、自觉性与被动性交织在一起。这些特点深深影响其消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有成人感,喜欢模仿成年人消费(www.daowen.com)
模仿成年人消费是少年消费者自我意识的显著特点。一些中学生偷着学抽烟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应该有成人一样的权利和地位,要求受到尊重。在消费行为上,不愿受家长束缚,倾向于自主独立地购买喜爱的商品,但消费行为不成熟,仍处于形成之中。
(2)购买倾向逐渐确立,有稳定感
少年时期是将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人格框架的时期,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与信仰。这些人格特性整合成为随时间、条件而相对不变的连贯一致的整体,人格基本稳定下来。这时的少年消费者,知识不断丰富,对社会环境开始认识,兴趣相对稳定,有意识的思维与行为增多;随着购买活动次数的增加,对消费品具有了初步的判断、分析、概括能力,购买行为趋于稳定,购买的惯向性也开始确立。这时建立起来的兴趣爱好会影响其一生的消费。
(3)逆反心理较强
青少年期是走向成熟并逐渐独立的时期,虽然理智但更富热情,面对世界善于进取和敢于冒险,很多事都想一试身手,有较强的反传统、反习俗倾向,常做出与外界压力(父母、老师和社会的要求)相反的选择。比如中学生的一些奇异服装、古怪打扮,将头发染黄等行为,既是赶时髦、追星的结果,又有逆反心理影响。
(4)影响消费行为的范围逐步扩大,越来越社会化
少年的自理能力增强,具有一定独立生存能力,集体活动增多,社交范围扩大,社会环境影响增多。随着科技进步、信息渠道的增多,所受影响范围更加广泛,不仅来自学校、同学、朋友、老师、电视,还来自网络等新兴媒体。这一年龄段易产生追星族,消费上深受偶像的影响,常在穿着、发型上刻意模仿;随着各种媒体传播广泛普及,追星族的年龄段还有缩小的趋势。这就是社会影响范围扩大的一个典型例子。
(二)少年儿童用品市场销售的心理策略
针对少年儿童的独特心理,应采取相应的策略,促使其实现购买行为。
1.年龄段不同策略不同
婴儿期,主要由父母作为其消费品的购买者。企业对产品的设计构思、价格制定等,完全可以从年轻父母的消费心理和细心呵护婴儿的心理出发。
学龄期,少儿开始不同程度地参与父母为其购买商品的活动。企业既要考虑父母的要求,也要考虑儿童的愿望。玩具的外观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价格要符合父母的要求,功能要符合父母提高儿童智力与能力的心理。对小件商品,尤其是小件玩具、文化用品、零食等的设计和销售方式完全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要求确定,因为他们逐渐有能力去完成购买。较大件的商品,如服装、鞋帽,要更多地考虑父母的接受程度,因为父母是购买这类商品的决策者;但样式要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要让儿童喜欢,因为父母的愿望最终是让子女满意、快乐。
2.商品的外观形象应生动感人
少年儿童这个年龄阶段的认识能力,以直观的、感觉的形象思维为主,更多地依据直观感觉判断商品的优劣。尤其是新产品,其外观形象对少年儿童消费者有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为此,无论有形还是无形的商品,在造型、色彩、环境营造等方面要特别注意学习“洋快餐”的做法,以满足少儿好奇、追求新鲜感的消费流行心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