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盈余公积审计案例分析

盈余公积审计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审计人员认为,该公司违反《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按5%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少提134万元,按10%的比例提取公益金,多提134万元。按国家规定,此项工程支出应由企业盈余公积金中的公益金列支,该厂领导却授意财务人员将该项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必须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一部分作为企业积累,这部分积累称为盈余公积。企业因组织形式不同,对盈余公积提取的要求也不同。股份制企业的盈余公积金分为三种:一是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但此项公积金若已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二是任意盈余公积金,按公司章程规定或股东会议决议提取;三是公益金,有限责任公司按税后利润的5%提取,股份有限公司按股东会议决议提取。其他类型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的提取与股份制企业相同,公益金的提取由企业自己决定。审计人员在审查企业盈余公积的提取时,应注意审查提取比例的合理性和金额计算的正确性;审计人员在审查企业盈余公积的使用时,应注意审查使用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及其金额和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案例一〕

(一)资料

ABC有限责任公司内部财务制度规定,公司按国家规定的10%的比例,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按国家规定的5%的比例,从税后利润中提取公益金。1994年,该公司税后利润2680万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为134万元,提取公益金为268万元。1995年1月20日,为职工购买商品楼房16套,计款130万元。财务部门作了如下账务处理:

借:盈余公积——公益金 1300000

贷:银行存款 1300000

1995年3月,某市审计局审计人员对该公司1994年度的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审计人员认为,该公司违反《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按5%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少提134万元,按10%的比例提取公益金,多提134万元。并且,公益金的用途虽然是用于企业职工福利设施,但其购买或建造的职工福利设施的产权属于企业所有者。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使用公益金后,一方面应减少公益金的数额,以表示公益金的支用;另一方面则应增加法定盈余公积金,以表示权益的归属。因此,该公司用公益金购买商品楼房的账务处理是错误的,既造成了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同时也未将购买的楼房作为固定资产入账。

在本案例中,审计人员运用逆查的方法进行审计,首先对1994年末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审查,通过对所有者权益项目期初与年末数额的对比,发现1994年提取的公益金大于法定盈余公积金,又对照1994年损益表的税后净利,计算得出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不足,而公益金则多提的结论。审计人员又推理分析,该公司多提公益金一定有其目的,于是就延审了1995年公益金的明细账,使支用公益金的错账得以揭露。

针对上述查出的问题,市审计局作出了如下处理决定。

1.按规定调整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的数额,增加法定盈余公积金134万元,减少公益金134万元。

2.调整支用公益金的账务处理,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法定盈余公积金。

3.固定资产入账后,应补提1995年2月份的折旧。

(二)思考题

1.审计人员在审查过程中审阅了哪些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实施了哪些必要的审计程序?收集了哪些审计证据?

2.你认为市审计局所作的处理决定是否恰当?

3.作出调整有关账簿记录的会计分录。

〔案例二〕

(一)资料

1995年3月,审计人员在对某粮食企业进行专项审计时,发现下列问题。

1.1994年12月5日该企业将当地税务局按规定退还给企业的房产税123900元作了如下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123900

贷:盈余公积——一般盈余公积 123900

2.1994年12月9日,该企业对因迟纳增值税而向税务机关交纳的7200元滞纳金作了如下账务处理:

借:盈余公积——一般盈余公积 7200(www.daowen.com)

贷:银行存款 7200

审计人员发现上述错账后,向财务科询问原因,财务科会计主管解释说,这是将“盈余公积”账户比照原会计制度中的“专用基金”账户进行账务处理,因为原会计制度规定退税增加“专用基金”,而罚款要用自有的“专用基金”来支付。这样,该企业财会人员用旧制度精神来处理新账户,犯了穿新鞋、走老路的错误。

搞清原因后,审计人员要求企业按规定调整上述错账,并提出了具体调账意见:一是冲减记入“盈余公积”的退税,同时增加利润;二是冲退原在“盈余公积”支出的滞纳金,同时减少利润。审计人员还向企业财会人员讲解了“盈余公积”和原“专用基金”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要求企业今后按制度规定进行“盈余公积”的核算。

会计实务中,“盈余公积”核算业务很少但却很重要,因此审计实际操作中,往往对其采取逐笔详细检查的方法。本案例的问题就是采用详查法发现的。

(二)思考题

1.试述专项审计的概念、优点、缺点及适用范围。

2.审计人员在审查过程中审阅了哪些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运用了哪些审计方法?收集了哪些审计证据?

3.审计人员提出的调账意见是否恰当?审计实务中,调账应遵循哪些原则?符合哪些要求?

〔案例三〕

(一)资料

某国有建材厂1997年11月份改建本厂托儿所的工程完工。按国家规定,此项工程支出应由企业盈余公积金中的公益金列支,该厂领导却授意财务人员将该项支出计入当期损益。财务人员考虑到此项支出数额较大,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费用会使费用上升幅度过大,便先列入了“待摊费用”账户,再打算用一年时间摊完。所做的错误会计处理为:

借:待摊费用——××工程款 48000

贷:在建工程 48000

此后又于1997年11、12月份和1998年1、2月份合计摊销了16000元,月摊销额为4000元。所做的错误会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 4000

贷:待摊费用 4000

审计人员在1998年3月对该厂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时,发现“待摊费用”账户1997年11月份有一笔较大的借方发生额,在明细账中,该账户对应的账户为“在建工程”。一般此类转账业务的记录表示企业以融资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此类核算的专门性十分明显,有关入账的凭证均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有直接关系,只要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审查或对并行发生的固定资产核算记录的审查不难看清。审计人员调阅与上述账务处理相关的会计凭证,其原始凭证却为某工程决算单,后附有关领导批示“在费用中开支”,追查该专项工程明细账及该明细账数笔借方记录的对应账户与原始凭证,终于发现均为领用水泥、红砖等建筑材料,而不是租入的生产设备。最后经多方调查及向财会人员反复询问,终于证实了此项工程就是厂属托儿所的改建工程。

另一方面,由于这部分工程款挤入了损益,而未作固定资产价值增加的核算,使得上年度与本年度各少计固定资产折旧300元(月折旧额为150元)。

(二)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工作中的舞弊行为?有何特征?试再列举几种舞弊的手段。

2.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领导授意财会人员舞弊,财会人员应怎样抵制?

3.在本案例中,审计人员运用了哪些审计方法?收集了哪些审计证据?

4.试做出本案例的审计处理决定和审计调账分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