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种学习模式的比较
很久以来,西方的教育学家们一直在争论哪种学习过程效率更高。一种是先向学生介绍理论的体系,然后再教他们把理论应用于特殊的经验领域;另一种是先让学生获得具体的经验,然后再从中导出理论体系。
第一种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的。由于这种方法不是把学生扔在黑暗中让其自己探索,所以它的优点是效率高。当教师教一大班学生时,那种自我探索的学习方法是非常费时间的。然而这种学习方法也有效率不高的一面,因为学生有靠死记硬背学习理论的倾向,而从来都没有从概念上抓住理论的要点。这样学习就变得十分不自然和机械死板,概念在脑子里只保留到能通过考试,考试一过什么都忘了。在识别哪些条件下可以应用理论,以及如何修正理论以适应特殊情况方面,学生的能力很差。
第二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努力去弄懂他们获得的经验的意义,通过探索自己发现概念或理论。这种学习方式比起上面提到的第一种方式要冒险,而且非常费时间。学生有可能闹了一个冒失的开端,或有可能总结出错误的经验。即使一组很有价值的概念被精心地建立起来,仍不能保证它们可以应用到其他相关的情况里去。然而通过这种“在干中学”的方式,学生确实可以较深地掌握概念并且牢牢地记住它们。
第一种学习方式的使用我们称之为“以讲授为基础的模式”(teaching based model),而第二种学习方式的使用称之为“以探究为基础的模式”(enquiry based model)。当教育主要被看成是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向大量人们传授知识和事实的过程时,以讲授为基础的模式在欧洲和美国很流行。虽然这种模式在传播以事实为主要的知识时仍然十分有用,但在许多更强调理解的领域里,它已经被以探究为基础的模式所代替。
以上所描述的两种学习模式使教师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在第一种模式中,教师是“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拥有解决问题的答案使他具有权威和权力。在第二种模式中,教师是“促进者”,他有在学生的自我探究过程中给予帮助的技能。这两种不同的角色要求教师技能的侧重点不同:第一种模式要求的是侧重智力分析的技能,而第二种模式要求的是侧重行为的技能。当教师相信他们自己拥有正确答案,并且无意识地把这种印象传给学生时,他们就又成了学生的“老师”,而不是学生的“促进者”。这时,第二种角色就有转换成第一种角色的危险。
如何看待有效率的学习,完全取决于个人在选择学习模式上的考虑。如何看待教师被授予的权威以及教师被认为具有的技能和专长也将影响一个人对某一种学习模式的偏好。
在西方国家,教师的权威比过去小得多,当然也比现在中国教师的权威小得多。在某些“硬件”领域,如自然科学,教师仍被认为比学生知道得多。但是在日益增多的其他领域内,积极鼓励学生对他们从教师处所接受的知识提出质询和挑战,并进一步提出其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学生可以像从教师那里听到一样容易地从教科书中读到各种事实,教师现在被期待着在教室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促进和鼓励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思考。结果是,教师权威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他们知道多少,而且取决于他们如何组织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这种新角色要求教师知道得更多而不是更少,因为这个要求他们进行管理的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只有那些对该领域业务内容有相当水平掌握的人才能组织引导。所以“以探究为基础的模式”比“以讲授为基础的模式”要求教师更加训练有素。
二、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
这里的两种教学方法是指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
(一)传统教学法基于的原则
1.教师是知识、真理和智慧的源泉,他的责任是把知识、真理和智慧传授给学生。
2.学生是知识与真理的追求者,他们的责任是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并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学生应该尊重教师的权威。
3.知识与真理在教学过程中是单向流动的,即从教师流向学生。有朝一日,学生学到了足够多的知识,就可以做其他人的教师了。
(二)案例教学法基于的原则
案例教学法基于与传统教学法截然相反的原则。实际上,这些原则重新定义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1.教师的责任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一个课题,在课堂创造一种鼓励学生的环境,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贡献自己的思想、主意、知识和经验,投身于批判性和分析性的思维之中。
2.学生的责任是带着热情与决心参加学习过程,并负起为之做贡献的责任。学生必须相信:“我要对我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在这里是为了帮助我。我应该尽量利用教师的帮助。但最终还是我自己对能够学到什么负责。”
3.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目标是在课堂创造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学生可以获得(至少是被介绍和领入门)他们毕业后工作中解决各种各样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由于教师的鼓励,教师使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努力产生效果。由于学生对教师的鼓励积极响应,学生也使教师真正起到了鼓励发展学生能力的作用。
使用案例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学习是一种个人的活动,每个学生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学习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使教师与每个学生发生相互作用,这样,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为密切,有更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然,除了案例教学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方法也可使学生扮演某种职业角色并承担责任。这些方法包括个人研究项目、训练辅导和评议、角色扮演、见习、循序渐进教学法、小组项目和实习班、研讨会和会议等。这些方法都可以作为一门课或一个教学计划的有价值的组成部分。一般而言,使用案例的教师比主要使用讲课和考试的教师更乐意和更积极地使用上述这些教学方法。
三、审计学课程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
(一)从审计学课程的特点看
审计学课程属于经济应用课程,由于审计范围的广泛性和审计监督的综合性,使得该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庞杂、灵活性大等特点。在审计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在传授给学生审计方面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怎样做”、“如何查”等实践问题。在传统教学法中,教师只讲,学生只听,学生遇到实际问题,不知如何动手,感觉上课没讲过,不会应用基础理论解决实践问题。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把学生置身于较为真实的审计过程中,使他们有机会验证他们的想法,从而将经验上升为概念,以理解、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www.daowen.com)
(二)从学生的角度看
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而言有如下好处。
1.在不离开教室的情况下,扩展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视野。
2.当学生投身于实际问题中时,可以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状态,在感情上对这门课产生兴趣。
3.采用概念应用案例,可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4.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教师的角度看
采用案例教学法,会对教师素质的提高起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知识要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问题进行解释,这就要求教师掌握的知识更多。
2.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充当传统教学法中的“权威”,而应扮演好“促进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应很好地组织、引导学生的课堂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不致于冷场。通过组织和引导,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
在案例教学可行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从教师角度来看,主要是案例的写作问题,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写出适合教学目标、生动有趣、不同于一般练习题的案例是不容易的;从学生角度来看,我们的学生已习惯于听教师讲,现在让他来谈想法,积极思考主动求知,也有一定的难度,况且个别学生根本不熟悉有关的财经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和账务处理,也就根本无想法可谈。如果案例教学法不能很好地应用,也许还不如让学生多做一些练习题。
四、审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在教育界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关注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认为,在审计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编写好案例
教师应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好案例。
(二)编写使用案例的具体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课前作业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的准备工作;预习案例并留特定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准备在课堂上讨论;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扮演自己的角色及如何根据教学目标评价这堂课的成功与否。该计划的内容不应过于周密,但也不能允许任何事情听其自然。该计划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以便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三)以“指导型”方式引导课堂讨论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担负着组织者的责任,教师应不断向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论,教师还应注意排除学生的无关话题及引起混乱的发言。
思考题
1.什么是审计案例?它在审计教学中有何意义?
2.试述审计案例的基本内容。
3.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怎样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