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锦织造工艺与蜀锦织造工艺的联系

宋锦织造工艺与蜀锦织造工艺的联系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锦工艺的起源,目前纺织史学界大致有以下两种说法。因此,从织物纹样的角度看,宋锦织造工艺与蜀锦织造工艺有着密切的联系。综合以上宋锦工艺起源的两种说法,从广义上看,宋锦是宋代的织锦的总称,当时的蜀锦也属于宋锦的范畴,只是产地不同而已。

宋锦织造工艺与蜀锦织造工艺的联系

宋锦工艺的起源,目前纺织史学界大致有以下两种说法。

说法一:宋锦是产生于北宋时期且继承和发展了蜀锦织造工艺的一种织锦。

按传统的说法,宋锦特指北宋初年发展起来,产于两京(东京,今河南开封市;西京,今河南洛阳市)、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县)、青州(今山东青州市)的锦。钱小萍先生根据《宋史》《宋会要辑稿》《蜀锦谱》《佩楚轩客谈》中记载,将产于两京、真定、青州一带的宋锦与黄能馥、陈娟娟两位先生汇总的蜀锦名及花样中的蜀锦进行了比较,得出北宋时期两京、真定、青州所产的“宋锦”花样与蜀锦花样基本相同。因此,从织物纹样的角度看,宋锦织造工艺与蜀锦织造工艺有着密切的联系。

说法二:宋锦是产生于南宋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新型织锦。

北宋末年,宋高宗仓促南渡,丢失大量的装备和装饰物品,急需大量丝织物,用来制作服装书画装裱。因此,在苏州成立作院生产织锦。在这批织锦中,出现了质地精美、技艺独特的宋锦,除用于袍服衣着外,还大量用于书画卷轴类的装裱,这些美丽的织锦与书画一起被保存和流传下来,形成了一大名锦—苏州宋锦。因此,宋锦是产生于南宋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新型织锦。(www.daowen.com)

笔者认为,第一种说法是广义上对宋锦的理解,即宋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适应和满足朝廷对绢帛和各式织锦的特殊要求,在都城及其各地建立起大量官营纺织作坊,生产大量纺织类的奢侈品。宋代的少府监专管皇帝日常用品的生产,有五大院,“文思院,掌造金银、犀玉工巧之物,金采,绘素装钿之饰,以供舆辇、册宝、法物凡器服之用。绫锦院,掌织纴锦绣,以供乘舆凡服饰之用。染院,掌染丝枲币帛。裁造院,掌裁制服饰。文绣院,掌纂绣,以供乘舆服饰御及宾客祭祀之用。”少监府中的绫锦院、染院、裁造院、文绣院四大院都是直接与纺织服装有关的。据《宋会要辑稿》绫锦院条中载,织匠由“内侍三人监领兵军千三十四人”,西内染院条中“领匠六百十三人”,文绣院条中“置绣院一所,招刺绣工三百人”,裁造院条中“以三班一人监门领匠二百六十七人”。可见,北宋时期少府监中的纺织作坊的规模很大。除此之外,各地也有大量的官营织造机构。据《宋史》卷一七五《食货上》载:“在京有绫锦院,西京、真定、青、益、梓州场院主织锦绮、鹿胎、透背,江宁府、润州有织罗务,梓州有绫绮场,亳州市绉纱,大名府织绉縠。”由此可知,仅依靠京师的中央织造机构的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统治者的需要。从其织造工艺上看,北宋绫锦院中最初的工匠都是来自四川。宋乾德四年(966年),以平蜀所得锦工二百人置内绫院,因此,北宋时期宋锦的织造工艺与蜀锦相同。

第二种说法是从狭义上对宋锦的理解,即宋高宗南渡以后,大量锦工也随之南迁,宋锦是在蜀锦织造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型的织锦。宋锦不仅继承了蜀锦的特点,而且还创造出了纬向抛道换色的独特技艺,在不增加纬线重数的情况下,整匹织物可形成不同的纬向色彩。到了明清时期,宋锦的图案风格和组织结构以及装造和织造技艺等已经和蜀锦有了很大的区别。蜀锦主要用于裀褥,而宋锦主要用于书画的装裱和服装。由于两者之间用途的差异,其织物厚度和组织结构出现了差异,宋锦明显要比蜀锦薄,纹样图案方面则呈现出典雅古朴的风格。此外,宋锦在显花技术上采用经纬同时显花和彩纬抛道换色,这样就显现出与蜀锦的巨大差异。

综合以上宋锦工艺起源的两种说法,从广义上看,宋锦是宋代的织锦的总称,当时的蜀锦也属于宋锦的范畴,只是产地不同而已。从狭义上看,宋锦产生于南宋时期,是在当时蜀锦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江南地区书画装裱材料和服装面料的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织锦。笔者认为,宋锦虽然与蜀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有自己独特的织造技艺和纹样艺术风格,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宋锦织造工艺源于蜀锦织造工艺,应该说,宋锦织造工艺是在融合和发展宋代蜀锦、缂丝等织造工艺的基础上形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