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代学者庄绰笔下的《鸡肋编》中的缂丝文化考证

宋代学者庄绰笔下的《鸡肋编》中的缂丝文化考证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鸡肋编》为两宋时期学者庄绰所著的笔记体文集,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对《鸡肋编》的点校说明中所言:“书中所载大都得之于亲身见闻或可靠的文献稽考,故其可信度远非拉杂采摭前人典籍而成的笔记可比,为宋史研究很有参考价值的史料。”因此,《鸡肋编》可作为研究宋代人们生活史的重要资料。《鸡肋编》中缂丝的记载可能为最早的缂丝文献资料,同时代的洪皓的《松漠纪闻》中也有一小段有关缂丝的记载。

宋代学者庄绰笔下的《鸡肋编》中的缂丝文化考证

《鸡肋编》为两宋时期学者庄绰所著的笔记体文集,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对《鸡肋编》的点校说明中所言:“书中所载大都得之于亲身见闻或可靠的文献稽考,故其可信度远非拉杂采摭前人典籍而成的笔记可比,为宋史研究很有参考价值的史料。”因此,《鸡肋编》可作为研究宋代人们生活史的重要资料。《鸡肋编》中缂丝的记载可能为最早的缂丝文献资料,同时代的洪皓(1088—1155年)的《松漠纪闻》中也有一小段有关缂丝的记载。《鸡肋编》中“定州织刻丝”则为学界大多数学者所引用,全文如下:“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棦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于经纬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连。承空视之,如雕缕之象,故名‘刻丝’。如妇人一衣,终岁可就。虽作百花,使不相类亦可,盖纬线非通梭所织也。”由上文,我们至少可得到以下三方面的信息。

(1)缂丝在中原传播的中心为定州

中国古代史籍中以“定州”命名的地方有河北定州、甘肃武威、四川珙县、甘肃平罗、朝鲜平壤。考察庄绰的活动范围以及宋代定州的地名,不难发现“定州织刻丝”所指的应该为河北定州。一方面,河北定州早在唐代就以其丝绸生产闻名于世,当时以贡“两窠绫”闻名天下。因此,在本身拥有高超的丝织技术的河北定州,缂丝技艺能发展起来是很自然的事情。另一方面,北宋时期河北定州最知名的土产是瓷器,其定窑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并称为中国五大名窑,可见河北定州的名声在北宋是相当响亮的。基于以上两点,当时人所言定州,如无特别说明,应该为河北定州。

(2)缂丝织机为简单的平纹织机(www.daowen.com)

“不用大机”说明缂丝织机并不采用宋代先进的大机,如多综多蹑织机、花楼织机,而使用操作极为简单的平纹织机。因此,缂丝织造过程是遵循“器简技高”的发展路线,“妇人一衣,终岁可就”反映了织造速度很慢、费时费工,正所谓“一寸缂丝一寸金”。

(3)缂丝采用通经断纬的技法

“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于经纬之上”,说明缂丝采用通经断纬的织造方法,即采用局部平纹挖织,纬线并不通梭的方法,因此,缂丝作品为正反两面相同的单层织物。同时,由于采用通经断纬的技法,必然会使缂丝作品在纹样图案的轮廓线处出现断裂,虽然可以通过搭梭、子母经等破竖缝法来减少缝隙的产生,但无法完全消除缂丝作品中的小缝。正是这些小缝的作用,才使缂丝出现“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