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诗经》中的精细丝织工艺

《诗经》中的精细丝织工艺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备苇在《豳风·七月》中有记载。《诗经》中关于桑的描写涉及18首诗24处。关于桑需要厘清两点:一是很多研究者认为,凡是《诗经》中关于桑的描写都是蚕桑之用,其实不然。《鄘风·桑中》中有“期我乎桑中”,足见男女在桑林中幽会是受宗教保护的。《诗经》中没有缫丝和织造的描写,但却出现大量丝织品的描写,如稠、镐、锦、绢等,足见当时丝织技术的发达。

《诗经》中的精细丝织工艺

丝织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养蚕(备苇、整桑枝、养桑、采桑、采蘩)、缫丝、织帛。

备苇在《豳风·七月》中有记载。“七月流火,八月萑苇”是指在暑退将寒的八月,要在湖中砍芦苇,把它编织成蚕箔,以供来年春天饲蚕之用。《诗经》中关于桑的描写涉及18首诗24处。关于桑需要厘清两点:一是很多研究者认为,凡是《诗经》中关于桑的描写都是蚕桑之用,其实不然。桑树是商周时代的神树,它是沟通人与神的媒介,是世界树、宇宙树、生命树。商、周二代有桑林和桑田之分,桑林是从事宗教仪式的场所,桑田为种桑养蚕所用。所以桑林树木高大,以便通神;而桑田矮小茂盛,以便采摘。商代开国之君曾在桑林祈雨,可见当时的人认为人在桑林中可与神相通。正是由于商、周之人对生殖的崇拜,桑林又成为男女爱情故事的场所。《鄘风·桑中》中有“期我乎桑中”,足见男女在桑林中幽会是受宗教保护的。二是桑分为鲁桑和荆桑。鲁桑(又名地桑)枝干条叶丰腴低矮,少椹,所以用于养蚕;荆桑树型高大,多椹,桑椹可以食用。流传于陕西一带的《豳风·七月》中有“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诗句中描写采桑女只带筐,没有带上梯和竿,定是鲁桑无疑。原产于齐地的鲁桑已在不远千里的秦地人工种植,可见鲁桑属于蚕桑。从西晋时期的《嘉峪关七号墓室壁画一妇提笼采桑图》也可得到验证,只要气候允许,即使远在西北,也种植矮小的鲁桑。

采蘩在《召南·采蘩》中有记载,“于以采蘩,于沼于沚”。采蘩的目的是水煮蘩草,浇向蚕卵可催其早生。(www.daowen.com)

《诗经》中没有缫丝和织造的描写,但却出现大量丝织品的描写,如稠、镐、锦、绢等,足见当时丝织技术的发达。《小雅·大东》中“小东大东,杼柚其空”就有织造工具部件“杼”“柚”的记载,笔者认为“杼”指引纬的梭子,“柚”指固定经纱的卷经轴和卷布轴,因此“杼柚”应该代指织机。春秋时期的织机应该介于原始腰机和踏板织机之间,因为踏板织机直到战国时期才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