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乡村振兴战略中也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需“提升组织力”[17],这不仅是当前农村基层党建的新任务,也是健全党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措施。一些学者认为,20世纪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家庭以生产功能,也促使了农村社会走向“原子化”和“去组织化”,其表现是农村居民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缺乏制度化的联系,乡(镇)村集体经济极大衰弱以至消亡,一些地方村级组织无力以致瘫痪;在“去组织化”导致的农村公共建设滞后和农村社会无序化的背景下,要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必须有一定的组织依托,现代农村建设需要“再组织化”。[18]目前,全国约有128万个农村基层党组织、3500万名农村党员,这是推进乡村“再组织化”最坚实的基础。提升组织力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策,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来抓,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19]实践经验表明,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是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整体功能的基础条件,凡是拥有一定集体经济实力的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就相对发挥得比较好,而“空壳村”党组织的作用就很难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从实际出发,组织村民发展乡村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在结合新产业发展中强化创新引领,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发展富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多元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创造物质条件。可考虑在以下六个方面发力:
(1)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政治保障,是农民走向市场凭借的有效组织资源。要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通过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如,在强化集体资产管理方面,可以有序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工作;此外,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服务性合作社等是新的集体经济发展形式,应大力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创新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实现形式等。
(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夯实乡村产业发展基础。鼓励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终端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工商资本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农畜产品优势区建立标准化原料基地,打造“第一车间”“原料车间”与“粮食车间”,优化加工产能。
(3)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跨界配置农业与工业、商贸、文旅、物流、信息等现代产业要素高位嫁接、交叉重组、渗透融合,促进农牧渔“内向”融合、产加销“纵向”融合、农文旅“横向”融合、新技术渗透“逆向”融合、产园产村“多向融合”和多元主体利益融合。搭建产业融合载体,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企业集中,建设乡村产业集聚区,建设农业产业强镇以及乡村产业集群等。
(4)注重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积极引导小众类、多样性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乡村产业发展,开发乡土特色文化产业和创意产品,保护传统技艺,传承乡村文化根脉。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诸如特色粮、油、薯、果、菜、茶、菌、中药材、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种养基地。优化特色产业布局,推进特色资源规模开发,力争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一省一业”发展格局。大力培育乡土特色品牌,开展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主体身份化、营销电商化,打造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
(5)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比如,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项目,建设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农事研学、康养基地等,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等。(www.daowen.com)
(6)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升级动能。比如,吸引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引进科技人员和社会资本入乡创业,深入发掘“田秀才”“土专家”和“能工巧匠”在乡创业,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兴办实业、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培育乡村产业的“生力军”。支持返乡下乡在乡人员发展新产业,培育“互联网+创新创业”“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业态,探索智能生产、平台经济和资源共享等新模式。引导有条件的乡村产业园区、龙头企业、服务机构和科研单位发展众创、众筹、众包、众扶模式,建设一大批功能完善、环境良好的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等。
2.以政治功能为本,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社会作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突出政治功能,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20]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制度建设以提升执行力。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政治领导延伸到农村的重要载体和桥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是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重点和方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主要是指坚定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始终成为党在农村开展工作、落实政策、联系农民群众的战斗堡垒。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意识,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方针。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行动上的落实来源于思想上的认同,只有在大脑中真正地认同制度,才能长效地保证制度自觉有效地执行。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制度机制。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的基础。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选拔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成员,选拔政治素质高、政治能力强、工作作风优良、群众基础雄厚的党员干部来组成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使领导班子在农村工作中发挥着高效、精干、坚强的领导力量。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始终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健全各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制度,包括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质量。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政治能力的检查和监督,构建农村基层党建监督制、责任制、问责制等配套机制,运用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网络监督等多种方式,建立制度执行责任追究机制,尤其是建立重大问题干部终身追究机制,加强对执行力异化行为的惩罚力度,稳妥开展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工作,全面净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态。
(2)加强构建农村基层人才体系,扩展党组织对农村社会各阶层的覆盖力。坚持外引与内培人才并重,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等外部人才到村任职,促进大学生村官制度与农村党建制度相融合;完善农民工流动人口党建模式,重点解决农民工在农村的治理组织、资源和规则缺失问题;优化农村内部党员发展工作,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抓好党员队伍“源头活水”,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的理论知识和科技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其理论素养、党性修养、法治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等。与此同时,建立有利于村庄整合和治理的社会组织,如建立村民议事会、新乡贤组织等,增强利用集体力量推进乡村建设的合力,改变某些村庄散乱的社会生态状况,为现代乡村治理提供组织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注重对道德水平、政治与经济地位较高的新乡贤的吸引,积极营造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良好环境,增强新乡贤与乡村的情感维系,鼓励他们为增进村民福祉贡献力量。
(3)注重理顺农村“两委会”关系,削减行政事务,以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力。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自治是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国家法律政策规定范围内的自治。农村基层党组织须在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的同时,加强对村民自治的领导。要制定村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本村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作出决策,负责对各事项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监督。村委会要主动接受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履行处理村内公共事务、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协调村民矛盾纠纷等职责。要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力泛化、定位偏差的问题,确定服务功能的地位及边界,探索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制度,通过运行权力清单来确定农村党组织服务力的内容边界,促进乡村治理向强规则转型,有助于制衡和规范基层治理主体的权力行使。上级党组织应削减行政事务,减少对村级事务的干预,减轻基层党组织干部负担,更好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