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健全乡村经济多元发展的体制机制

健全乡村经济多元发展的体制机制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格局,可以有效促进乡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从而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就地城镇化是构建乡村内发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发达地区向城市群的形态发展,城乡互动中“城”有了新的内涵和形态,其引力和极化作用不断增强。

健全乡村经济多元发展的体制机制

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扭转农村的弱势地位,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和保护,保障农业、农村、农民向现代化有序过渡。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健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形成内发多元、符合现代化发展方向的乡村经济社会系统。

1.建立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1)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主要包括:大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种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抓住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契机,积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建立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机制。工业化可以为农业转型与结构优化提供物质技术支撑,而互联网和信息产业则给农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于质的需求转变。“互联网+”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兴起,加快形成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商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格局。村民可结合当地的原生优势,生产创造特色产品或服务,直接对接到新的零售网络。

(2)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主要包括: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完善“农户+合作社”、订单农业等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通过农业经营、营销模式的创新,注重培育区域性的农业公共品牌,通过分工协作有效地把分散小农纳入产业化发展轨道,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可以通过农业功能拓展与产业链延伸,促进现代农业向商贸物流、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养老养生等方面延伸与融合。与此同时,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格局,可以有效促进乡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从而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www.daowen.com)

2.建立立足乡村内发发展的体制机制

(1)以特色小城镇构建城乡空间融合体系。小城镇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支撑点,发展小城镇能够拓宽农村人口转移的承接空间,有利于社会资金与社会人才向农村流动,从根本上增强农村的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城乡融合的整体进程。当前,借助已建成的高速公路网、高铁网和通讯网,通过强化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人员与物资在城乡间流动已具备基础条件。要发挥特色小城镇的引领带动作用,培育一批承接城市职能、实现产业疏解、辐射周边乡村的特色小城镇,把特色小城镇作为城乡要素融合重要载体,打造集聚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2)立足乡村地区整体发展,促进乡村人口就地城镇化。就地城镇化与大城市吸纳人口的异地城镇化模式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中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的。就地城镇化是构建乡村内发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发达地区向城市群的形态发展,城乡互动中“城”有了新的内涵和形态,其引力和极化作用不断增强。但城市辐射带动仅是乡村发展的外部条件,乡村的资源禀赋、农民和地方政府的努力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应是促进乡村地区与城市群“同等地位、同等质量”,尤其是真正使全国大约1536个县城、20883个建制镇、10872个农村集镇在新的城乡关系布局中实现主动式发展,力求保持农户经济、维护原有农村社区基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释放这种内在动力,把发展主体从大都市的狂飙突进转移到乡村地区整体发展上来,建立在乡村产业、社会、环境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以整体的姿态创造持续主动的发展动力,促使各类资源在城乡良性互动中平等交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