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镇化背景下乡风文明的困境与挑战

城镇化背景下乡风文明的困境与挑战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镇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打破了乡村共同体的一致性,外部与之冲突的价值观念不断涌入,导致是非对错、善恶黑白的标准变得日益模糊,传统伦理道德和人情关系的约束力大幅下降。传统的封建迷信、因循守旧与当前利己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倾向共同成为乡村文明的思想阻碍。现有组织的文体活动大多停留在城镇,深入乡村的少,活动的覆盖面不广,与农民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城镇化背景下乡风文明的困境与挑战

1.乡村传统价值观念的陨落与游离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我国乡村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使得农民的价值观念经历了快速、剧烈且具有冲击性的变化发展过程,他们在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的冲突与融合中产生批判、背离、吸引、不舍、困惑、纠结、游离、迎合等复杂的心理情绪,形成了日益多元的价值取向,这使得乡风文明面临前所未有的思想分离和文化挑战。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中,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极大地影响着农民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以乡土关系为基础的乡村社会关系主要是以土地等自然资源为纽带形成的人际交往,对土地的依附和对亲缘血缘的依赖使得人们围绕家族、宗族的利益和规矩产生了较为稳定且一致的价值观念。乡村内部的这一整套默认的道德环境与舆论氛围支配着习俗惯例、行为规范、伦理秩序、道德观念的相对统一。城镇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打破了乡村共同体的一致性,外部与之冲突的价值观念不断涌入,导致是非对错、善恶黑白的标准变得日益模糊,传统伦理道德和人情关系的约束力大幅下降。传统的封建迷信、因循守旧与当前利己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倾向共同成为乡村文明的思想阻碍。

2.乡风民风的混杂

在许多乡村地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乡风文明缺乏有效的思想支撑,乡风民风不纯等问题屡有发生。首先,近年来封建迷信思想和活动有所抬头,大肆祭祖、屡修庙宇、争夺坟地、占卜堪舆、装神弄鬼等风气日渐盛行,家长制作风、夫权制思想也仍有残留。其二,部分地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愈演愈烈,炫富攀比现象严重。其三,部分地方农民由于思想空虚,酗酒成风,以黄赌毒为乐,败坏社会风气。其四,种类繁多的非法宗教活动在少数乡村有所抬头,盲目的信教群众有扩大化的趋势,一些乡村信教群众由于不懂政策法规,分不清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参与非法活动,对基层治理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较大困难。

3.乡村文化生活贫乏与文化设施供需矛盾明显

近年来,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以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各地的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乡村文化生活也日益活跃丰富。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各地乡村文化设施的均等化标准化建设仍有较大差距,欠发达地区乡村文化设施仍然相对滞后,许多村只有一个活动室,主要以男性老年人喝茶、搓麻将为主,中老年妇女青少年休闲活动场所很少,无法满足农民休闲娱乐和思想交流的需要。文化设施配备较为完善的村庄,也存在不少设施闲置、挪为他用、利用率差、效用发挥不足等问题。此外,从乡村文化活动来看,农民的文化生活较为单调贫乏,文化娱乐需求得不到满足,甚至给低俗娱乐文化以可乘之机。现有组织的文体活动大多停留在城镇,深入乡村的少,活动的覆盖面不广,与农民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4.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的不足(www.daowen.com)

我国乡村散落着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民间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文化意识和精神价值,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但随着城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乡村文化遗产及历史记忆正在受到严重威胁,毁坏乡村古村落和历史记忆的现象突出;部分地区新农村建设以简单的以旧换新为基准,忽视对历史文化古迹和民间传统建筑的保护;乡村曾经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方式和艺术形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正日益消退;民间艺人保护和民间艺术传承不够,许多民间艺术由于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局面;对乡村文化资源整理筛选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足,相关研究严重滞后。

5.乡村现代文明理念的滞后

长期以来受自然、历史条件的影响,目前我国乡村的法制建设仍相对落后,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与此同时,受制于个人主义、重利轻义思想的抬头,新型文明价值理念,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民主、法治、诚信等在乡村社会的落实融合仍面临困难。其一,农民法律意识不强,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用法律的途径来解决。如因追讨工资、假冒伪劣产品、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农民群众更易采取过激手段。其二,乡村治安环境和法治理念有待进一步改善,由土地征用、村委会直选以及家庭、债务、违章建筑、宅基地纠纷等引发的乡村社会矛盾时有发生,部分地区盗窃、抢劫、杀人、伤害等刑事案件仍比较突出。其三,农民的诚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民大多具有朴实无华、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但受制于内外亲疏有别的传统意识和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一些农民存在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问题,市场意识和契约意识不强。其四,受市场经济冲击,因见利忘义、为富不仁等造成的村坊邻里纠纷屡见不鲜。

6.乡村文明基础环境的不匹配

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村民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与之不相适应的是,部分地方乡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依然突出,改善乡村环境卫生已成为群众的迫切要求。具体来看,一是很多村庄缺乏科学规划,建筑杂乱无序,道路不通,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随意性大,或缺乏整体布局,或套用城市规划,没有自身特色;二是乡村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交通水利邮政通信、店里、环卫、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三是村庄绿化建设重视不足,公共绿地建设不足;四是土地荒芜,生态环境易受破坏,个别地区为片面发展经济不顾污染性产业对河流、山川及周围村庄环境的破坏,部分乡村旅游、养殖等项目亦加剧了生态破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