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则正式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德治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多主体力量的发挥,其中乡村社会、学校、家庭构成了这一体系的三大主要载体。乡村社会文明风尚的引领、乡村学校文化使命的重塑、乡村家庭精神内核的培育共同构筑成为新时代乡村德治体系的基本图景,这也是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的必由之路。
“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中,德治代表着社会范畴的力量发挥。2017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德治首次与法治、自治一道从国家层面被列入社会治理体系中。党的十九大报告则正式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2019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要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农业部对德治的文件解读中,乡村治理要达到一种春风化雨的效果,就要深入挖掘熟人社会中的道德力量,德、法、礼并用,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村民道德公约等自律规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增强乡村发展的软实力。从中可以看出,德治是从伦理道德、文化价值的层面为乡村治理提供柔性手段,为乡村振兴铺设内在动力和价值支撑,这对于从根本上破解当前乡村治理的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乡村德治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多主体力量的发挥,其中乡村社会、学校、家庭构成了这一体系的三大主要载体。它们各司其职、相互作用,正确处理好三大载体之间的协同关系,有利于发挥德治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协调和凝聚作用,能够为乡村善治和乡村振兴提供扎实的伦理基础、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打造和谐的乡村人文环境和以人为本的社会治理格局。乡村社会文明风尚的引领、乡村学校文化使命的重塑、乡村家庭精神内核的培育共同构筑成为新时代乡村德治体系的基本图景,这也是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的必由之路。(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