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卢作孚:北碚乡村建设实践

卢作孚:北碚乡村建设实践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卢作孚在北碚的乡村建设实践,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要将以北碚为中心的三峡地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文化、旅游观光相结合的模范区,良好的治安是先决条件。同时,对北碚街面严加整治,训练警察维持秩序,严禁黄赌毒等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同时期其他人士在其他地方开展的乡村建设实验相比,卢作孚在北碚的乡建持续时间最长,一直延续到1949年。

卢作孚1893年出生于四川合川县一个贫寒之家,早年参加同盟会,怀有教育救国思想,因时局动荡,改谋实业救国之道。1925年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航运业务,获得巨大的成功。卢作孚认为,中国的弱点在于没有走入现代,没有完成现代的物质建设,没有建立现代的社会组织,其根源在于乡村农民过的是以家庭为核心的宗族村社生活,人们只知家庭不知社会、只知宗社不知国家民族,这是阻碍中国现代发展而导致落后的主要原因。只有通过兴办实业,发展壮大经济,普及基础教育,兴建公共基础设施,使人民有知识、有职业、无迷信、能自治,才能实现乡村的城市化和现代化。1927年,卢作孚任嘉陵江三峡地区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四县峡防团务局局长,集政治资源、经济实力、国家情怀于一身,他决心对峡区进行综合治理,开展了以北碚为中心的乡村建设探索活动,与梁漱溟、晏阳初被誉为“民国乡建三杰”。卢作孚在北碚的乡村建设实践,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1.整肃社会治安,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峡防团务局是负责四县交界地区的治安和行政机构,负责维持嘉陵江三峡地区的治理,主要任务是剿匪。由于四县交处,地形复杂,当地匪患频仍。要将以北碚为中心的三峡地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文化、旅游观光相结合的模范区,良好的治安是先决条件。卢作孚亲自带兵出击上百次,将辖区土匪一一剿灭,严惩顽匪,对真心悔过者予以释放,外地的予以遣返,软硬兼施,在很短时间内就解决了地方上的匪患问题。同时,对北碚街面严加整治,训练警察维持秩序,严禁黄赌毒等危害社会的行为。

2.加强经济建设,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以民生公司为依托,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炭纺织石灰水泥、造纸产业,成立天府煤矿公司、三峡染织厂、大明纺织印染厂,建造合川水电厂,并建立北碚农村银行和民众消费合作社,流通农村金融。这些措施,不但增强了当地实业发展的供需循环对接,还吸收了许多无业游民就业,提高了北碚一带民众生活水平。

3.兴办各类学校,倡导现代科学与文化

基础教育方面,主要是普及小学教育,有规划、分区域、有步骤地增设学校,让所有适龄儿童都得到入学的机会。社会教育方面,成立民众教育办事处,设立面向不同对象的职业学校,如船夫学校、力夫学校、妇女学校等,进行文明生活知识、扫除文盲、职业技能、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教育;修建图书馆博物馆,创办报刊,开展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等活动。他还创办了四川第一个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全面抗战开始后,上海、南京等地的大学纷纷内迁,更使北碚的科研文教呈现井喷式的发展。至1944年,北碚6万余人口中,有六成以上接受过各类教育。(www.daowen.com)

4.建设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交通、通讯、医疗卫生文体设施,如开通合川-北碚-重庆嘉陵江航线,修筑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修建北温泉公园、北碚公园、缙云山黛湖公园、北碚街心公园;架设重庆至合川乡村电话线路;创设医院为乡民免费治疗疾病,普及防疫知识,为地方民众免费接种牛痘,指导民众卫生饮水;修建体育场馆等等,既大大提升经济发展效率,也极大地改善了民生。

5.改良农业技术,完善农田设施

设置气象台,修建公共水利设施,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建立农事试验场和苗圃,改良农作物品种,加强技术指导,提升农业效益;通过农村银行与信用合作社帮助农民购买先进农机如打谷机、剥玉米机等;改良副业

此外,还创办《嘉陵江》日报、《北碚月刊》《农民周刊》等报刊;实行政务公开,由民众选举成立北碚市民代表大会,参政议政,以期养成民众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这些,都是当时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生事物。

经过卢作孚多年经营,昔日穷乡僻壤、盗匪多如牛毛的北碚,出现了图书馆、运动场、平民公园、博物馆、动物园、报馆、科学院、研究所、大学等机构,号称“文明之乡”“平地涌出来的现代化城镇”,受到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黄炎培等人交口称赞。与同时期其他人士在其他地方开展的乡村建设实验相比,卢作孚在北碚的乡建持续时间最长,一直延续到1949年。1948年,北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基本教育实验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