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中,关心的不仅是资金的存量、流量,更大程度上是关心资金的增长量。为了满足社会上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就要做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即用最小化的劳动垫支、最小化的劳动消耗,创造出最大化、最优化的劳动成果。从根本上看,劳动占用、劳动消耗这些都属于是资金占用以及成本费用,而劳动成果的表现是营业收入与利润。实行成本效益原则,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投资者权益最大化。
在筹资活动中,会有资金成本率、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两者间的对比分析问题;在投资决策中,会有各期投资收益额、投资额两者间的对比分析问题;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会有营业成本、营业收入两者间的对比分析问题;还有其他的,例如设备修理、材料采购、劳务供应、人员培训等等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无不存在经济的得失与对比分析问题。
企业一切成本、费用的发生,都是为了能取得最终的收益,这都联系着相应的收益比较问题。对此进行各方面的财务管理与决策,应当按照成本效益的原则来周密分析,因为成本效益原则是各种财务活动中广泛运用的原则。
(二)均衡原则(www.daowen.com)
在财务活动中,收益与风险的高低成正比,高收益的背后往往蕴藏着高风险。
比如,对于流动资产的管理,如果持有较多的现金,当然可以减少企业债务风险,从而提高偿债能力,但从另一方面来看,银行利息低则意味着库存现金丧失了收益价值。
筹资方面,发行债券还是发行股票,利率固定,利息可在成本费用中列支,这些对企业留用利润的影响很少。如果提高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企业就要按期还本付息,承担的风险也会随之加大。
无论投资者还受资者,都应当谋求收益与风险相适应。要求的收益越高,风险也就越大。不同的经营者在面对风险问题时,他们的态度是有所不同的,有人宁愿求稳妥不愿冒较大的风险;有人则甘愿去冒风险而谋求巨额利润。无论市场的状况的好坏,无论经营者的心理状态是求稳还是求利,都应当做出全面分析和权衡,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企业的经营者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把握均衡原则利用分散风险的方式来获得均衡,将收益高、风险大的项目与收益低、风险险小的项目搭配起来,使风险与收益相互均衡,这样做既降低了风险,又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