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告权力主体参与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优化方案

广告权力主体参与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优化方案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显然,这对于改善以往广告权力主体参与国际广告传播的失衡结构的确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缺席”到主动“出席”,对于引导和推动中国向外传播自身、树立自身的形象,其意义不可低估。更重要的是,就在这一次的广告活动中,广告权力主体的参与也仍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相比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四大商会的齐齐亮相,中国企业、本土广告公司显得有些落寞。

广告权力主体参与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优化方案

这则广告的播出,被认为是中国官方首次开展的海外广告宣传活动,从国内外的反馈来看,国内的反响积极热烈,均认为这是一次重要的树立形象的机会,对建构“中国制造”这一“品牌”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国外的言论则存在多种声音,除了少数对广告本身感到新鲜的以外,大多数则将目光投向了广告背后,认为这是中国政府推动下的一次“危机公关”,意在挽救因中国产品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无论反馈意见是正面还是负面,政府部门的参与是这则广告备受瞩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恰恰反映了长期以来,在国际广告传播活动中,政府参与的缺失,导致了政府的“缺位”成为了一种常态,形成了中国广告权力主体在参与国际广告传播中早已被固化了的失衡的结构。事实上,由于缺乏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中国其他广告权力主体在国际广告传播平台上“露面”的频率也极低,只有少数中国企业为了拓展海外市场进行了为数不多的散兵作战,正因为只是散兵作战,面对庞大的海外市场,不可能形成强势的广告力度,在这样一个需要强势发音的广告时代,其广告效果可想而知。

此外,本土广告公司由于资金和规模的限制,加之广告代理制不够成熟规范,策划创意水平又远远跟不上国际水平,也不了解海外市场的受众需求、文化风俗、审美喜好,不但不可能取得国外品牌的海外代理权,甚至连本土品牌的海外宣传机会也一并被跨国广告公司抢夺了去,几乎完全丧失了参与国际广告传播实践的机会,看似被动的在国际广告传播中“缺席”,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结构的失衡。

于是,当这一次的“中国制造”广告在CNN等媒体亮相时,政府部门的参与似乎让渴望开展国际广告传播的各类机构、组织找到了主心骨。显然,这对于改善以往广告权力主体参与国际广告传播的失衡结构的确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缺席”到主动“出席”,对于引导和推动中国向外传播自身、树立自身的形象,其意义不可低估。但结构性失衡的状况不可能通过一次广告活动就得以解决,在为商务部的积极参与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应看到仅仅只有主管经济的政府部门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国际广告活动不只是指向经济领域,即便是经济活动也同样受制于国际关系、文化认同等各个方面,因而,更多的政府部门的支持将为国际广告提供更有利的支撑和更强的动力,而这也才能搭建起协调有效的传播结构。(www.daowen.com)

更重要的是,就在这一次的广告活动中,广告权力主体的参与也仍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相比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四大商会的齐齐亮相,中国企业、本土广告公司显得有些落寞。

许多报道将“中国制造”认定为一次重要的“品牌”传播,但在笔者看来,这一则广告不但没有扭转“中国制造”带给人们的不良印象,反而更加强化了这种概念认知,从西方的角度来看,这一概念显得刻板而令人排斥。事实上,即使并不见得非得提出“中国创造”的理念,但至少应该通过具有品牌特征、品牌性格的中国企业、中国品牌、中国产品的参与,改变“中国制造”这一笼统而没有生气的概念认知。这不仅对于建立具有生命力的广告理念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改善广告权力主体参与国际广告传播的结构性失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通过各类商会的协调合作,集合企业、品牌、产品的力量共同作用,才可能形成能动的、长效的传播机制,并最终在海外市场产生持久且深刻的影响。

相比中国企业而言,本土广告公司再一次被处于最弱势的地位,尽管只是一次广告活动,但令人担忧的是,本土广告公司在国际广告活动中作用的缺失唯恐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状态,若真如此,那么,也许不只是一次次巨额的广告收入被跨国公司揣入囊中这么简单的经济损失,而可能是本土广告公司的进一步萎缩,甚至影响到整个中国广告市场的良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