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专业广告权力主体对中国元素的认知与实践:从自发到自觉

专业广告权力主体对中国元素的认知与实践:从自发到自觉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商业广告活动中作为“中国元素”广告实践的主要执行者,广告公司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跨国4A广告公司和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在“中国元素”广告实践中却有不同表现。这些都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广告界对“中国元素”展开的极具意义的研究。所有这些,已然表明中国广告专业主义权力主体对民族文化、民族品牌和民族创造力的认识和实践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专业广告权力主体对中国元素的认知与实践:从自发到自觉

中世纪的西方,“中国元素”依靠传教士的介绍,引发了无数西方人极大的好奇,但当时欧洲人对遥远的东方大国并没有全面的认识,西方社会狂热的“中国风”无非是将“中国”作为商品的“标签”以满足西方人好奇心和标榜上流社会生活品质的“时尚元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崛起及其在全球地位的提升,掀起了新一轮“中国元素”热潮,在广告中,“中国元素”成为被热捧的对象。

商业广告活动中作为“中国元素”广告实践的主要执行者,广告公司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跨国4A广告公司和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在“中国元素”广告实践中却有不同表现。从1980年电通最早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事务所开始,至1998年,全球前10名的4A广告公司如WPP、奥姆尼康、奥美、智威汤逊等全部进入中国。由于初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国外品牌打入中国市场,为了更好地把握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博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他们表现出对“中国元素”极大的热情以及细致深入的挖掘,并在国外品牌针对中国市场的广告创意、品牌营销中广泛采用。可以肯定的是,这当然有助于国际广告公司、国际品牌了解中国,然而,也不能忽视其中功利地将“中国元素”作为商业手段和品牌点缀的倾向,甚至肢解、歪曲“中国元素”,以至于出现伤害民族情感的极端案例。很快地,国际4A公司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广告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争取中国本土客户,与中国品牌的合作,这对深化国际4A公司“中国元素”的认知和实践是多有裨益的。与此同时,国际广告公司也帮助中国本土品牌走出国门,其产品本身、企业及员工形象、广告创意、品牌营销等就是极具生命力的“中国元素”,成为“中国元素”良性发展的重要实践。相比之下,尽管中国本土广告公司更能恰如其分地理解、把握和发展广告中的“中国元素”,但由于整体实力较弱,不仅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广告大多数仍由国际广告公司代理,甚至走向世界市场的中国企业,也较少选择缺乏国际市场经验的中国广告公司,因此,中国广告公司甚至失去了“中国元素”广告实践的“话语权”。从主观上来看,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对“中国元素”投入太多关注,对“中国元素”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态度极具代表性。

而在公益广告方面,西方对于“中国元素”的运用也并不少见,例如北京奥运会前夕,世界各国纷纷借用“中国元素”推出奥运宣传片英国BBC借用《西游记》的人物形象配以中文主题曲推出宣传片《东游记》;美国的奥运宣传片则将中国兵马俑和中国演艺明星李连杰等“中国元素”编排在一起。这既是现有“中国元素”传播的成果,也有助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更进一步了解中国。然而,由于仍然缺乏对中国文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关注和研究,在许多公益广告中也存在错解、肢解甚至歪曲“中国元素”的现象,难以得到受众的认同,例如英国BBC的《东游记》对人物的理解和运用与《西游记》产生了较大偏差,引起了受众的质疑。由此看来,尽管“中国元素”公益广告使我们的文化真正在世界范畴被选择、被接受,但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www.daowen.com)

但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与“中国元素”血脉相连的中国广告行业,怀着复兴民族文化、提升民族品牌的激情和希望举办了首次“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希望点燃“中国元素”在广告中的燎原之火。在此基础上,由于人们研究视野拓展及研究取向的多样化,“中国元素”也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对象,引发了的一系列有关“中国元素”的探索与讨论。在研究“中国元素”普遍意涵的同时,广告学界的研究开始根植于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现实的语境中,将“中国元素”研究放置于全球化背景中,将“中国元素”与中国品牌、中国商业相联系;将“中国元素”的缺失与中国广告创意在世界范围话语权的缺失相关联;讨论“中国元素”在国际范围内使用的无序状态及其对民族情感等方面的消极影响等。这些都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广告界对“中国元素”展开的极具意义的研究。

所有这些,已然表明中国广告专业主义权力主体对民族文化、民族品牌和民族创造力的认识和实践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