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成为一位完美的购物控?

如何成为一位完美的购物控?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讲述了一个对“名牌”有着恋爱般感觉的狂热的都市购物者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典型的“购物控”形象。在《一个购物狂的自白》影片的结尾,女主人公Rebecca Bloomwood通过反省自身摆脱了“购物控”,这个结尾在现实世界的映照下却显得太过于理想主义。对大多数人而言,继续“沉溺”和继续“追逐”才是最终的选择,传统显得呆板而可笑,时尚、现代的生活才是目标。

如何成为一位完美的购物控?

美国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讲述了一个对“名牌”有着恋爱般感觉的狂热的都市购物者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典型的“购物控”形象。其中,无论是广告所建立的所有商品类别中的“名牌”效应还是商场的促销广告,都在时时处处地诱导着消费行为的产生,个体的人对于这样的诱导毫无抵抗之力,被消费欲望牢牢控制,成为被商品“奴役”的对象。同女主人公有着同样行为的消费者不乏其人,他们在广告的诱使下,将金钱和时间耗费在消费中,并以此构筑了自身的生活世界

并非所有的个人对于这种被“奴役”的现状都毫不知情,却为何在有意无意之间心甘情愿地深陷其中?

在个人自身的生活世界里,常常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是谁?”这是一个有关自我意识的基本问题,探讨的是个人身份的经典问题。在传统社会体系中,个人理解、定义自我的身份具有较为现实、稳定的参照物,虽然它仍然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然而,在人们的传统日常生活崩塌的同时,自我意识就陷入了更深的迷惘之中,人们开始时时刻刻都面临着身份的变化,不仅提供自我认知的宏观参照物——社会价值体系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微观参照物——“他者”也同样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此时,广告挺身而出,宣称其能够为个人身份认知提供有效的参照物,而这种有效参照物的获得需要通过消费的经验来获得,于是,人们便蜂拥而至地“购买”自我意识的参照物,以消除自我的“身份危机”,成为建立自我认知和个人属性的途径。(www.daowen.com)

除了希望通过消费行为证明自身正在经历“新的”生活方式以及“中产阶级”的属性,构建自身社会活动的符号场所,并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以此来表明与“老旧的”和“过时的”生活方式彻底决裂之外,这种“购物控”甚至成为了个体社会存在的证明,若将个人对于符号的消费停止,就可能如波德里亚所说的“作为封闭(Verborgenheit)的日常生活,没有世界的幻影,没有参与世界的在场证明”,是“令人难以忍受的”[12]。在《一个购物狂的自白》影片的结尾,女主人公Rebecca Bloomwood通过反省自身摆脱了“购物控”,这个结尾在现实世界的映照下却显得太过于理想主义。对大多数人而言,继续“沉溺”和继续“追逐”才是最终的选择,传统显得呆板而可笑,时尚、现代的生活才是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