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执行意向理论:探索行为背后的动机

执行意向理论:探索行为背后的动机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心理联系及应用研究研究发现,情景线索是执行意向转化为实际行为的重要心理变量,它能够激活个体自发的记忆,这意味着网购者一旦对某优惠券的折扣、面值、品牌等情景线索印象深刻,将会铭刻在潜意识中,形成抢券行为意向,它与品牌依恋、强迫性购买行为等心理因素有很强的关系。

执行意向理论:探索行为背后的动机

1)内涵及定义

行为预测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早期相关理论认为行为意向能更好地预测实际行为(Ajzen,1991)。然而,研究发现意向仅能解释行为方差的三分之一(Webb & amp;Sheeran,2006)。为此,Gollwitzer(1999)用执行意向来解释这种行为方差,其解释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执行意向理论又称为“如果—那么”计划,其中“如果”成分与情景线索有关,“那么”成分与目标导向反应有关,“如果—那么”计划范式是行为执行意向有效性的关键特征(Mccrea,Penningroth & amp;Radakovich,2015)。

2)心理联系及应用研究

研究发现,情景线索是执行意向转化为实际行为的重要心理变量,它能够激活个体自发的记忆(Sonne et al.,2019),这意味着网购者一旦对某优惠券的折扣、面值、品牌等情景线索印象深刻,将会铭刻在潜意识中,形成抢券行为意向,它与品牌依恋、强迫性购买行为等心理因素有很强的关系。当有匹配的线索刺激时,网购者能够自动连接记忆单元进行认知与反馈。(www.daowen.com)

在商务智能时代,情景线索成为大数据场景变革的热点课题,很多商家通过在线虚拟化场景重塑提升网购者的注意力和沉浸体验。例如,商家设计灵活、个性化的优惠券吸引不同爱好的网购者,这不仅能提前感知其购物意向、消费潜力,还能不断提高网购者的转移成本,锁定其消费行为,提高电子忠诚度,进而增强执行意向转化为实际购买行为的可能性(王林,时勘,赵杨,2014)。

执行意向是一种在线索提示和行动之间建立联系的重要战略,它在改善自我监管方面效果显著(Burkard,Rochat & amp;Martial,2013)。例如,在电商购物节期间,大量的抢券和广告等活动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折扣及让利信息,还包含了情怀、情绪等情感信息,这些复杂信息的快速传播分散了网购者的注意力,使网购群体的非理性决策行为不断被传染,使其难以抵挡网购诱惑。研究发现,以情感觉醒为诱发线索的执行意向使那些自我监管失败的网购者,能够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初始购物目标上,而且为避免再次受到信息诱惑,那些具有执行意向的网购者自动连接前瞻性记忆或回溯性记忆(Chen et al.,2019),使其目标导向的行为反应更有可能转化为实际行动,执行意向成为自我调节的灵活工具(Koningsbruggen et al.,2011)。因此,消费者面对电商购物节海量的信息刺激难免会影响购物决策,购物的自我监管和自我调节会带来更加积极的自我肯定,它促进了执行意向的形成,进而促进决策行为的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