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院线行业PEST分析:市场大环境解读

院线行业PEST分析:市场大环境解读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9月,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旨在提升文化产业水平、促进电影产业健康发展,推动电影行业由行政法规监管转向专门法监管。2015年9月1日,“草案”经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同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历经漫长征程的电影行业最高法,已进入立法的冲刺阶段,有望于2016年内颁布。2016年,预计全年GDP增速为6.7%左右,增速较2015年下降约0.2个百分点。

院线行业PEST分析:市场大环境解读

1.政策环境分析(P)

电影产业的政策环境整体趋好,部委之间的互动和协作逐渐增多,文化部、广电局出台的政策,得到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主管部门的配套支持和实施条件补给。

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电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扶持政策,5年来政府在扶持电影创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财税及融资政策、土地使用、院线建设、提升国产电影国际影响力方面实施了许多有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电影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保障。2014年又出台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电影行业作为重点、主流文化产业,将受益匪浅。

2015年9月,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以下称“草案”),旨在提升文化产业水平、促进电影产业健康发展,推动电影行业由行政法规监管转向专门法监管。草案提出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便利市场主体、社会资本进入电影产业,首次对社会资本投资电影摄制等业务不做限制。同时减少了行政审批,强化了备案制在电影摄制、放映和对外展销环节的运用,有利于减少行政审批缩短投资周期;在信息公开方面也强调主管部门及时公布电影基本情况和放映环节经营单位的情况,利于减少行业重复投资。“草案”在专项基金税收优惠、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等多方面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将助力全产业链全面均衡发展。

2016年6月,全国人大法律委调研组在沪召开电影产业促进法座谈会,就正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草案”征求建议。我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酝酿,经历了30多年。2015年9月1日,“草案”经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同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历经漫长征程的电影行业最高法,已进入立法的冲刺阶段,有望于2016年内颁布。这些年间,立法文本从“送审稿”、“征求意见稿”变成“草案”,在原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务院法制办的推进中,也经历了多轮次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和反复研究修改,目前“草案”共分六章58条,主要贯彻了以下思路:一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为社会力量从事电影活动提供便利。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激励作用,加大对电影产业的扶持力度。采取财政、税收、金融、用地、人才等多种扶持措施,促进电影产业全面发展。三是既促进产业发展,又保障文化安全。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确保文化安全的前提下促进产业发展。

2.经济环境分析(E)

2016年是中国经济持续探底的一年,经过2015—2016年全面培育新的增长源和新的动力机制,中国宏观经济预计将在2017年后期出现稳定的反弹,并逐步步入中高速的稳态增长轨道之中。2016年,预计全年GDP增速为6.7%左右,增速较2015年下降约0.2个百分点。预计2016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为3.6%,第二产业为5.3%,第三产业为8.6%。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分别为4.0、2.6和0.1个百分点。9月初在杭州闭幕的G20峰会,开出新药方,对全球经济的增长模式、动力来源、治理结构给出一个深层次结构性的解决方案。特别是G20峰会首次提出综合采用“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宏观政策框架,也可概述为“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的目标。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需求会进入快速发展期,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就会出现井喷式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经济数据,2015年中国人均GDP约为8068美元,2016年中国人均GDP约为8113美元,文化需求被迅速激活,人均GDP增长为其电影消费奠定了经济基础。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城镇化推动了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商业地产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于一身,在初期为了吸引客流,影院配套不可或缺。商业地产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影院投资的增长,2016年底,中国影院数量达到8410家,银幕数量41179块,为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

资本、互联网经济和影视产业化布局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环境因素。2015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中涉及影视行业并购事件已超过30件,平均一周一件并购案,而2016年A股涉及影视行业的并购案件为54件。2016年以来,电影娱乐类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共计45起,同比减少10%,涉及金额高达608.94亿元,同比增长182.64%。2015年以来资本对电影产业的渗透,延续了2014年的资本热度和景气,运作模式包括影视基金、借壳上市、上市公司并购等。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和商业主体开始影视业务布局,分别成立爱奇艺影业、百度影业、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等公司,通过互联网功能和平台优势,挖掘电影产业链存量市场,并开始探索电影后产业环节的增量部分。同时上市影视公司寻求多元化发展,以丰富互动娱乐业务为目标,如华谊兄弟领投手游发行商咸鱼游戏A轮融资。

3.社会环境分析(S)(www.daowen.com)

中国影视界的新力量正在快速崛起,新晋、跨界导演作品以及话题性、粉丝作品显著增加,这些影视作品打破固定模式,受到年轻主流和核心观众的喜爱。随着影院终端的发展,观众可接受的内容和信息愈加广泛,观众对影视内容的需求会趋于定向和精细。

2016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达到7.23亿,比上年增长8.89%。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急速扩张,“网生代”观众电影消费能力渐强。2016年,“90后”群体已成功超越“80后”成为新一代票房主力军。《2016年中国影市报告》显示,不管在一二线或三到五线城市,“90后”群体占比都明显上涨,这些年轻观众不仅热忱度高,且在观影、影片互动上均十分活跃,显现出了对于票房巨大的影响力。

但是盗版仍旧冲击着电影产业。电影产业日益壮大的同时,其可观的经济价值被觊觎,网络盗版和侵权现象也愈发严重。网络盗版已经形成黑色产业链,不但造成票房和收视率下降,威胁下游音像制品环节的生存,影响正版视频网站的流量,还大大拉低了影视作品的网络版权价值,反过来又损害了上游内容制作企业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可能对整个影视产业链形成毁灭性打击。

4.技术环境分析(T)

在当下“互联网+”、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已经进入我国电影行业,先是通过流媒体发行、互联网售票的方式从下游入手,并全面进军制作领域。具有数据优势的互联网企业,为电影行业增添了新的活力,传统制片企业也应该积极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提高制作、营销、发行等方面决策水平;院线则应该利用好接触消费者的机会,积极搜集数据,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视觉冲击力和沉浸感是电影区别于其他媒体的重要优势。电影激光放映技术在亮度、色彩饱和度、色域方面有较大优势,并具有节约耗材和能源的特点,是近年来的发展热点之一。目前市场上的激光放映机从技术层面可划分为两种,一种为单色激光,另一种为三基色/六基色激光。单色激光放映技术取得一定突破,尤其是中影巴可和中影光峰推出的升级荧光粉技术(ALPD)激光放映机,亮度、寿命和稳定性都较之前的产品有较大提升,并可用于大型银幕放映。

在沉浸式观影需求的带动下,4D影厅在影院中的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在4D影厅中上映的影片基本为主流动作大片,在影片热映期间,4D影厅可为影院创造高票房和高上座率,在吸引观众以及创造高票价和高票房收入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是否能够延续吸引力,依然要看后续发展以及影片推出频率和品质情况。曾经在游乐场、天文馆中流行的三联幕、球幕等特种电影形式,贴合了全媒体和多屏互动新生代观众的欣赏习惯,扩展了视觉体验维度,提升了观影包围感,不失为一种新颖的电影放映形式。三联幕不仅能吸引观众,还能放映增值内容,并能吸引影院广告投放。同时,在影厅改建方面,三联幕更为方便灵活,不受影厅空间限制。

虚拟制作技术发展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前后期界限的模糊,将后期制作中需完成的任务在前期制作和拍摄环节中涉及,其中视觉预览、虚拟摄影和虚拟资产等技术的应用最为典型,这些技术交叉、联动,使影片制作更有计划性,也更为得心应手。VR技术在电影行业推广应用将会极大地提升用户观影体验,特别是基于VR技术的3D沉浸式观影体验将会逐渐成为观影新模式,并将对影视创作特别是3D影视制作产生巨大影响,将会加快虚拟制作技术发展和虚拟资产应用,创新电影制作模式。另外,VR技术也会对观影环境以及银幕、眼镜等电影放映辅助设施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将会加快设备技术升级进程。

总之,当今的宏观环境对电影行业的影响利大于弊,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的角度分别对电影行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电影行业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