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磊 翟晓林 通讯员 焦录明
“家里总要有人在外挣钱,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2017年农历大年初八,江夏区山坡街高峰村村民易有德在微信中告诉记者,他近日将离家去宜昌,到他大姐与人合开的制鞋厂上班,这份工作月薪五六千元,家里的苗木交由52岁的父亲易学仁打理。
2017年2月7日记者再次探访易有德家时,这个曾经老的老、小的小而致贫的家庭,一幢三层的新楼毛坯出现在眼前,老房、新楼都贴上了大红春联,年味浓浓。易有德95岁的爷爷易锦铭笑着说,2016年家中告别了贫困,家里正在盖新房。
图4-6 易有德一家的幸福生活(胡九思 摄)
厨房的案台上,放着七八个鸡蛋、一些青菜和大米,墙边挂着两块没有吃完的腌肉。易有德的妻子杨海燕正在和两个女儿玩游戏。她笑着告诉记者,因为盖新房,2017年过年没有买很多年货,过得简简单单,但心里甜。“大女儿上小学了,小女儿就要上幼儿园了,我也可以腾出手做些事了,日子肯定一天比一天好。”
盖新房由易学仁操持,他告诉记者,两个孙女慢慢大了,自己也因身体原因不再外出打工,回来与儿子同住,所以决定盖房子。盖房的钱大部分来自他两个女儿的资助和他前两年在外打工的积蓄。房子将于2017年10月完工,不做任何装修,目前还有三四万元资金缺口。“有了新房子,也就有了像样的生活。”(www.daowen.com)
苗木种植一直是易有德家的经济支柱,但近年随着需求下降,库存饱和,苗木市场价普跌50%以上,种植利润极薄。2016年全年,他家苗木净收入不到3万元。2017年年初,他家种下20万株小苗,种植量相比往年大幅减少。但易家父子仍不愿轻易放弃这份守了多年的产业,加上地里还有价值近10万元的苗木,他们决定坚守,但不扩张。
“苗木行情不好,我心里没有底,想致富还要另想办法。”易学仁说,经过近两年考察,他看好黄牛养殖产业,并认为该产业需求稳定,投资风险较小,值得尝试。目前,易学仁已与山东一家畜牧公司达成初步意向,打算从下月开始,分批购进单价1500元的种牛50头。他计划先在邻村、五里山村张桥湖附近,与当地苗木种植户合作,免费共享50亩土地,雇人种草、养牛。“如果一切顺利,年净利润将超过10万元。”
易学仁说,虽然养牛前景不错,但他对这一产业并不熟悉,投资也有一定风险,只能尝试小规模饲养,待积累经验后再扩大规模。
为帮易家脱贫致富,高峰村村委会支持力度不小。2016年9月,村里投资6万元,将连通易家苗地和周边田地的一条机械作业路铺成碎石路,修长、拓宽。
“他们家肯吃苦、有计划,势头很好。”高峰村党支部副书记李中杰说,易家已达到脱贫标准,对易家的养牛尝试,村委会继续给予支持,如果易学仁前期尝试成功,扩大产业规模若需要村里帮助,村委会将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如通过,将对他家产业发展给予一定资助。“对村里肯干、能干的家庭,如果创业有困难,我们会想一切办法帮忙解决。”
“等政策、依靠心强,脱不了贫。”李中杰说,近年来村委会慢慢意识到,扶贫要发动农户各自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寻求出路,对好的想法及时支持,才能让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一旁的易有德连忙点头表示认同,“脱贫致富有政策,更要靠自己努力,我对咱家未来有信心!”说完,他狠狠抽了一口烟,眼中自信满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