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跟随张友华在市区生活了6年的老母亲提出想回乡养老,为了让母亲有一个好的养老环境,兄弟几个出钱帮母亲修建了一栋楼房。2014年,偶然一次回乡探亲时候,听到村里想要申报美丽乡村,改善村湾住宿环境,但是苦于没有产业支撑。
张友华主动提出自己投资,提供产业,帮助村里申报项目。便流转了村里2000亩土地,作为产业配套。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告诉他,咱们在这里是土船不是木船,木船可以随时走,土船是祖祖辈辈地在这个村里生活。一定要把事情做好,对得起自己良心,不能亏待了村里的乡亲。
本以为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的事情会得到所有人支持,没想到刚开始流转土地就碰到了难题。“最多的一家村民,上门说情前后跑了5、6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才把土地流转下来。”
如今,村里300亩的杨梅园已经可以采摘,50亩的樱桃园也开始挂果,40亩的太空莲、50亩的山楂园、50亩的冬桃园都已经全部落地。
他说,3年前种植下去的果树,已经为村里带来了不少客流。民宿规划已经初见雏形,等到古色古香的古街建起来后,整个业态就更加丰富了。古街以木兰文化为主题,把农耕文化融入其中,石磨豆腐、黄陂泥塑、手工豆丝……这些木兰独有的农产品都会在古街中展示。(www.daowen.com)
“古街的存在既为了吸引人流量,也是为了民宿服务,最重要的是带动全村的农民增收。届时农民凭技术上岗,除了基本工资,还有销售提成,再加上流转土地每年租金,应该不会比城里生活水平差。”
张友华介绍,民宿第一村的打造以高端民宿为主,设置各种不同的主题,用采摘和木兰美景吸引住游客,带动村里民宿的整体提升。下一步全村将吸纳更多的乡村旅游经营户乃至社会资本的加入,农民的住房、农田、林木包括一技之长都可以在合作社入股,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田园变景区、农产品变商品、农民变股民”。
(《长江日报》2017年6月26日)
【“能人回乡工程”专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