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市民下乡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居民下放,也不同于知青下乡,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农村建设的创新,涉及的范围之广、难度之大,非同以往。
百日来,市委市政府每月一次的现场会,与会的一两百人,都是市直各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各新城区的主要领导。他们知道自己在下乡计划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知道各项新政需要多部门配合。农委负责协调统筹;国土规划局对村湾规划协调指导,对宅基地进行合规性审查;旅游局负责引导规范乡村游;民政局为在农村发展养老产业和兴办福利机构提供便利;财政局做好扶持政策分寸拿捏和资金保障;全市各区、各街(乡镇)成立工作专班,负责工作方案细化和落实;信息收集、整合项目,协调村湾村民等一应事务也各有所主。各部门的默契配合,各项“实打实”的措施及时出台,激活了城乡要素,真正形成了农村发展的新动能。
租房信息不对称、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是市民下乡活动之初遇到的三大难题。短短百日,武汉市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广泛运用大众媒体、互联网等手段将其一一化解。
面对面的空闲农房信息推介会,就是市民下乡的一大创新之举。政府搭台,或组织市民代表下乡看房,或让市民代表和村支书、村民面对面交流。市民刘桂花还记得,在第一场市民下乡信息对接会上,48个村支书在推介会上为吆喝自家乡村“抢话筒”的场景。有的村支书说,我们那里马上就要通地铁了,交通十分便利。有的村支书说,我们那里房屋条件非常好,都是两层楼的独栋。面对面的交流直截了当,听得人恨不得马上就去租一套。(www.daowen.com)
市民租下农房后,公共服务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可或缺,完善工作迫在眉睫。城建、环保、水电等及时跟进,确保了市民居住的乡村用水、用电。
市民租用贫困村空闲农房,协议期在十年以上、村湾农户总数30户以上、利用空闲农房户数占农户总数30%以上的,市区按照每湾20万元标准,奖补配套建设费。刘利文告诉记者,他租下农房后,姚湾村享受了这一政策,“先不说我们今后能带动村民们赚多少钱,现在村民就已受益了”。
推进市民下乡工作中,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公开斥责的新旧衙门作风一扫而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