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三乡工程助力城乡融合

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三乡工程助力城乡融合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实施“三乡工程”,截至2017年11月底,武汉市投入农村的社会资金达152.69亿元,农村空闲农房签订出租协议9273户,年租金1.41亿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达20.04亿元,农民收入预计增长贡献率达51.1%,其中271个贫困村农民增收2.53亿元,农民收入预计增长贡献率达67.63%。实施“三乡工程”,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务工收入和经营性收入。

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三乡工程助力城乡融合

“‘三乡工程’盘活了农村空闲农房、土地等要素,吸引城市资本进入农村,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提升了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之所以能赢得各方认可,根本上还是顺应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大趋势。”武汉市农委副主任舒炎发说。

通过实施“三乡工程”,截至2017年11月底,武汉市投入农村的社会资金达152.69亿元,农村空闲农房签订出租协议9273户,年租金1.41亿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达20.04亿元,农民收入预计增长贡献率达51.1%,其中271个贫困村农民增收2.53亿元,农民收入预计增长贡献率达67.63%。

2017年11月18日,在武汉“三乡工程”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赋予“三乡工程”“中国乡村振兴的武汉样本”等评价,总结了作为“样本”的“五新”内涵——

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新抓手。实施“三乡工程”,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务工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同时,政府还引导鼓励市民到贫困地区流转闲置土地或租用空闲农房等资源,共同推动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葛天才整村改造打造的“木兰花乡”景区,组织当地村民以空闲房屋入股成立合作社,为“木兰花乡”提供配套服务,该村湾共113户农户,签约农户77户,农户房屋利用率达到68.1%,景区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年均收入近3万元。

为农村创新创业探索了新模式。实施“三乡工程”,推动了城市资金和人才流向农村,通过土地流转、下乡创业和闲置资源利用等方式,进一步拓展了创新创业空间,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了新路子。蔡甸区能人回乡典型左少平,是奓山街星光集团党委书记,个人筹资近亿元,建设星光社区、星光农业科技园等,引进企业32家,并带动周边4个村联动发展,村集体由负债780万元到现在的年收入过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2.8万元。

为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开拓了新空间。不少市民下乡租用民房体验农村田园生活的乐趣,提高了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为美丽乡村建设展现了新风貌。实施“三乡工程”,倒逼各地加大对环境改造的投入力度,村庄环境悄然变美。武汉木兰草原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顺,在黄陂区3个自然村投资5000余万元,利用当地农村1.1万平方米空闲农房,发展住宿、餐饮农家乐30余家,开发了木兰草原风景区,有效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www.daowen.com)

为提升村民文化素养打开了新境界。城市的退休干部、艺术家作家、教授及其他市民,到农村创新创业,带给农民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收益,更重要的是通过潜移默化,带动农民观念的转变和文明素质的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推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系统集成、全面实施。”武汉市农委主任谭本忠说,要做农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者、产业融合发展的领跑者、四化同步发展的先行者

武汉市市长万勇说,按照武汉市委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进“三乡工程”,率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率先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黄鹤白云,芳草萋萋;“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武汉“三乡工程”宏图正展,更明确的目标等待着他们奋斗,更辉煌的硕果等待着他们书写。曾为全国提供了诸多农村改革经验的武汉,不再满足于湖北领先,而是定位于“全国领跑”。放眼未来,“三乡工程”在中国乡村振兴新征程中,必将行稳致远,精彩可期!

(《农民日报》2017年12月1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