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往六七十年间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国通过制定顺应时代潮流且适合本国国情的经贸发展战略,实现了对外贸易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如在本章的开篇导入案例中,韩国顺应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果断将本国的进口替代战略转变为出口导向战略,最终实现了经济腾飞。
但我们也应看到,经济全球化并不是绝对有益的。多边贸易使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作为贸易主导方的发达国家故意制定不公正不合理的贸易规则;甚至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自身也带来了一定危害,如产业转移、产业结构空心化、失业人口增加等。因此,以美国为首,目前世界又出现了一股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相关链接
三种贸易发展战略
1.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
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强调发展中国家通过开发本国的农、矿、特产等初级产品用以出口创汇,这是由该国薄弱的工业基础、落后的生产力决定的。因此,对大多数贫困国家而言,通过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带动经济增长是被迫也是必然的。
2.进口替代的贸易战略
进口替代的贸易战略强调优先发展本国产业,保护幼稚工业,减少进口与依赖,逐渐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该战略多出现于刚刚从殖民地解放的发展中国家,它们采取高关税和配额的保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达国家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实现了本国初级的工业化。
3.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
当一国积累了足够的工业基础,可逐渐放开对外贸易的保护和限制,选择以扩大出口的方式来带动本国的进一步工业化与经济的持续增长。经研究证明,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比进口替代的贸易战略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在采取这种战略。但就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式而言,实施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贸易,开展国际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在近十年保持着5.8%的贸易增长量。
然而,中国的对外贸易形势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使全球经济衰退,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周边乱象丛生,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意识形态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升,国际仍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抱有种种疑虑,充满误解和偏见,甚至鼓吹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从技术限制、贸易壁垒到经济制裁,我国的贸易发展在近几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与打击。在当前情况下,应该制定怎样的贸易发展战略?
(一)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所谓国家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一国产业所独有的创新研发与升级能力,在与他国产业竞争时具有持续抗衡且进一步提高的能力。面对来自各国势力的贸易限制乃至制裁,国家必须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首要原则,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最终才能使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二)顺应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
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取决于国内的产业结构、经济基础等内部环境,国际市场环境与区域发展同样重要。制定贸易发展战略需要把握当前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推动区域贸易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化的进程。
相关链接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为了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世界经济的繁荣。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贸易与投资低迷,逆全球化思潮在全球蔓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提出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总的来看,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一是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即倡导二十国集团“做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恪守不采取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加强投资政策协调合作,采取切实行动促进贸易增长”。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不搞排他性贸易标准、规则、体系,避免造成全球市场分割和贸易体系分化。二是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即在多边贸易谈判停滞、区域和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确保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对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有益的补充,而不是造成新的障碍。三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即在全球经济治理中,针对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的加大,提出应适应形势变化,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以平等为基础,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形成更加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中,明确创新是使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动力,在G20杭州峰会上发布的《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提出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针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贸易、投资不振,在G20杭州峰会上制定《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推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四是共享开放型世界经济,即在逆全球化思潮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提出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经济全球化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
(资料来源:赵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N].经济日报,2018-04-07.)
本章小结
在开放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中国正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特别是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更加频繁,也遇到了更多困难与挑战。本章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主要论述了一国为何需要参与国际贸易,即国际贸易分工理论;进行国际贸易的政策与措施的选择;当今世界的贸易形势及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关键概念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贸易保护政策 关税 非关税壁垒 WTO 贸易发展战略
思维导图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动态利益 贸易保护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 关税 非关税壁垒 贸易发展战略
二、选择题
1.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
A.贸易不会导致专业户分工(www.daowen.com)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优势,也可以通过出口机会成本相对较少的产品获益
C.只有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从贸易中获益
D.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获益多于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
2.国际贸易中,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是在(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3.非关税壁垒的特点是( )。
A.隐蔽性较强 B.透明度较高 C.针对性较差 D.不能有效限制进口
4.关贸总协定的第八次多边贸易谈判称为( )。
A.狄龙回合 B.东京回合 C.西雅图回合 D.乌拉圭回合
5.下列不属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的是( )。
A.自由贸易区 B.自由贸易协定 C.关税同盟 D.经济联盟
三、问答题
1.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相较于绝对优势理论有了哪些发展?
2.如何评价贸易保护政策?它分别有哪些合理和不合理之处?
3.什么是关税?非关税壁垒与关税的区别在哪里?
4.选择贸易发展战略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四、阅读思考题
81个经济体支持,WTO却被曝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2020年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的降临,让全球各国暂时“闭关”,对世界产业链造成连锁冲击,这使全球化更加步履艰难,也给逆全球化留下了不少口实。但要肯定的是,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疫情持续蔓延之下出现阶段性回潮也只是短期的。不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正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崛起,并取得了众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在逆全球化浪潮抬头之际,对中国莫须有的“不良声音”也在隐蔽处传来。
81个经济体表示支持,中欧世贸争端案却被错误解读?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20年6月15日,我国决定终止诉欧盟反倾销“替代国”做法世贸争端案诉讼程序。这原本只是一起普通的世贸争端案,但有“不良声音”试图将此案解读为WTO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声称中国输掉了与欧盟之间的世贸争端。对此,7月11日,我国做出权威回应,表示此类报道与事实不符,存在明显法律错误。
据中国方面表示,第一,此案诉讼程序终止后,WTO并不存在任何生效裁决,没有输赢之说;第二,此案与中国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是否具备市场经济地位无关。据了解,按照WTO的规则,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的中国,2016年就理应自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目前,全球已有81个经济体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包括俄罗斯、巴西、瑞士、新西兰等国,而包括英国及荷兰在内的国家也都支持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然而,欧美部分国家为了保护自家薄弱的产业,不肯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因为一旦承认了,当这些国家为了加收费用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启动调查时,就必须依照我国国内实际成本和价格来衡量是否存在低价销售的问题,而不是采用与中国毫不相关的第三国(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计算。这样一来,欧美部分国家对中国产品加收费用的“利剑”,就会失去必要的效果。这也不难理解,为何有上述与事实不符的声音出现。
中欧贸易额达48600亿之际,双方合作再迈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积极履行了承诺,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世贸组织前总干事拉米称赞中国履行WTO承诺可以打分A+。一方面,中国入世取得诸多成就,目前,中国长期稳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成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除了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还是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和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另一方面,中国忠实遵守了入世承诺,开放了9大类、100余小类服务部门。特别是2020年1月1日生效的新的外资法和最新负面清单,规定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可以在华设立独资营业机构。足以见得,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方向从未变过。
事实上,中欧合作远超过竞争。数据显示,2019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4.86万亿元人民币,增速达8%;中国在欧盟直接投资设立的企业超过3200家,雇用外方员工近26万人,覆盖了欧盟所有成员国。另据新华网报道,6月22日中欧关键人士均表态,2020年将达成中欧投资协定。可以预见,在这一共同目标指引下,中欧合作将会更加默契,成为驱散疫情雾霾的一道光亮。
(资料来源:腾讯网,“金十数据”企鹅号,2020-07-14.)
问题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未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影响。
问题2:谈一谈在新形势下中国的外贸发展战略应如何转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