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国综合考虑各影响方面因素,制定了适合本国发展的对外贸易政策后,所执行的一系列的国际贸易措施就是该国贸易政策的具体体现。如偏向贸易保护政策的国家会选择提高关税,降低海外进口产品的竞争力,借以达成扶持国内弱小企业的目的。而偏向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则会选择降低关税,通过签订贸易合作协议、设立经贸特区等方式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在世界经贸联系越发密切而地方保护主义再次抬头的今天,国家可以实现其贸易政策的具体措施也在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常见的国际贸易措施可以归为以下几大类:关税、非关税壁垒、出口鼓励政策及其他措施。
(一)关税
相关链接
2020年伊始,中国送出一份降关税“大礼包”
冻猪肉的进口关税税率从12%降至8%,大包装非冷冻橙汁的进口关税由30%降至15%,对治疗哮喘的药品及生产新型糖尿病药品的原料实施零关税……自2020年1月1日起,中国将对859项商品实施进口暂定税率扩大开放再推新举措。
近年来,中国多措并举扩大进口。2018年,中国四次自主降税,关税总水平从2017年度的9.8%下降至7.5%,减轻企业和消费者税负约700亿元;2019年11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有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 800多家企业参展,成为促进中国进口和国际交易的重要平台;培养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发挥对扩大进口的示范和带动作用。2020年中国继续主动扩大进口,对外开放的步伐不停止,不仅造福中国,也惠及世界。
下调进口关税将更好地满足中国发展需求。此次下调关税商品范围涵盖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医药、半导体零部件、汽车、资源性产品等多个领域。除了降低冻猪肉、水果等关税税率,还对涉及民生领域的猪饲料、药品原料等实行零关税,有效缓解国内供需压力,为老百姓生活带来实惠。与此同时,适当降低先进技术、设备和零部件及原材料的进口关税,将助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向高质量发展。
下调进口关税将推动中国外贸多元发展。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日趋密切。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9.5%,占比提升至29%。2020年中国继续对原产于23个国家或地区的部分商品实施协定税率,其中,涉及秘鲁、新加坡、格鲁吉亚、智利、巴基斯坦等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贸环境下,中国外贸更加多元化,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中国外贸“朋友圈”,释放中国外贸潜力,有效应对外部风险和挑战。
下调进口关税将向世界释放更多中国发展红利。当今世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在世界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始终以开放求发展,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中国有约14亿人口,人均GDP约1万美元,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这都意味着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之一。继续下调关税在推动中国更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同时,将让更多国家享受中国发展机遇。
再次下调关税水平,中国用实际行动推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网,2020-01-02.)
什么是关税?
关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出口其关境的物品所征收的一种税。它一般有两方面作用:第一,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第二,保护本国产业。目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联系越发紧密,关税的财政收入作用相对下降,在更多情况下,国家调整关税是为了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降低国内同类企业的竞争压力,进而促进国内企业发展,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从征收方向来看,关税可分为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进口税按差别待遇,又可分为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关税和普遍优惠制关税。需要注意的是,经过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八轮多边贸易谈判,世界整体的平均关税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关税对进口国市场的保护作用较以往已大大下降,而非关税措施的使用与影响日益增强。(www.daowen.com)
(二)非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又称非关税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与关税相比,非关税壁垒有三大明显特点。第一,相较于关税,非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关税的制定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法律程序,且不能随意变更,并且是无差别地对所有贸易国进行限制。而非关税壁垒就灵活得多,通常采用行政审批的程序,比较快速简单,且可以实行具有针对性的贸易政策,达到针对某国或某种商品的限制目的。第二,非关税壁垒的贸易手段更多样、效果更强。关税政策仅能通过征收税金的方式提高商品成本,进而达到限制、保护的目的。非关税壁垒采取的进口配额,预先限定进口的数量和金额,超过限额就直接禁止进口等手段,可以更直接有效地扼杀竞争产品。第三,非关税壁垒更具隐蔽性。关税税率的制定与征收办法都是透明的,也更易受到双边关系和国际多边贸易协定的制约。而非关税壁垒往往难以准确定量,给贸易纠纷的裁决带来困难,也更具隐蔽性。
相关链接
日韩的“半导体”之战
从2019年7月4日起,日本对韩国实施半导体材料出口管制。早已伤痕累累的日韩关系又被划出一道新的伤口。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的“管制令”将分两步走。第一步,从7月4日起,向韩方出口氟聚酰亚胺、抗蚀剂和高纯度氟化氢这三种半导体产业原材料前,日本企业必须向日本政府申请批准。审批过程需要大约90天。第二步,计划从8月开始把韩国从“白色清单”中删除。所谓“白色清单”,是指日本经济产业省开列的一份友好对象国清单,清单上的国家是日方从国家安全方面认定的友好国家。当日本向这些国家出口高科技产品或可转用于军事的产品时,可以简化相关手续。现有超过20个国家名列“白色清单”,包括美国和英国。一旦被除名,意味着韩方将不再享有“白色清单”优待。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未来向韩国出口这类产品就须得到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批准,电子零部件、精密零部件、机床等都属于管制对象。
日本这次出手可谓蛇打七寸,正中要害。被管制出口的氟聚酰亚胺、抗蚀剂和高纯度氟化氢是智能手机、芯片等产业的重要原材料,主要用于有机EL面板生产。日本企业的产量占全球产量大半江山。其中,氟聚酰亚胺和抗蚀剂分别占全球产量约90%,氟化氢约占70%。而半导体工业是韩国主要产业,日方施行出口管制后,将冲击三星电子、LG电子等韩国电子产品企业巨头。韩国即使想从其他国家采购,也很可能找不到替代品。
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由于被限制产品的货源大部分依靠日本,替代货源并不好找,相关韩国企业将被迫进入“紧急状态”。韩国《朝鲜日报》称,禁止出口的三种化学品都难以长期保存和保管,此前的出口频率都在每个月数次的程度。韩国国内的库存可能最多只能维持一个月左右的生产。“对半导体和有机EL面板的影响可能将从8月份开始显现。”
(资料来源:上观新闻,2019-07-04.)
(三)出口鼓励政策
关税、非关税壁垒侧重于对进口产品的限制,但其实出口贸易的发展在一国的贸易政策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通过各类政策措施来刺激出口,而发展中国家也希望通过出口来促进本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一般而言,国家使用的出口鼓励政策有以下几种:多形式的出口补贴政策、商品倾销、外汇倾销、经济特区。
(四)其他措施
在前面提到的限制进口和保护出口贸易保护政策措施,虽然形式各异,但目的都是保护和促进国内生产,增进本国福利。而在现实生活中,各国为了达到特定的经济或政治目的,往往还采用了一些其他的国际贸易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