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总需求曲线AD与总供给曲线AS相交于点E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图9-17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3.长期总供给曲线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中,由于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所以,总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价格水平同方向的变动,而不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在总需求AD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增加使总供给曲线从AS1向右移到AS2,价格水平由P1下降到P2,国民收入由Y1增加到Y2。这种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结果,必然就会导致物价指数下降。

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一)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

图9-16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这一模型是把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说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如图9-16所示。当总需求曲线AD与总供给曲线AS相交于点E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这时决定的均衡的国民收入是Y0,均衡的价格水平是P0

(二)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在总供给曲线的不同情况下,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也不同,如图9-17所示。

1.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在这种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不变。总需求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也不变。即总需求变动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只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在图9-17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中,总需求增加,曲线从AD1移到AD2,国民收入从Y1增加到Y2,但价格水平不变,为P0;总需求减少,曲线从AD2移到AD1,国民收入从Y2移到Y1,价格水平也不变,为P0

2.短期总供给曲线

当总供给不变时,若影响总需求的因素发生变化,使总需求曲线发生移动,则均衡的物价水平和产出水平都会发生变化,即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在图9-17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中,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即由AD3移动到AD4,此时,均衡的物价水平由P1上升到P2,产出水平由Y3增加到Y4。同理,当总需求曲线减少时,均衡的物价水平下降,均衡的产出水平也下降。

图9-17 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3.长期总供给曲线

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中,由于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所以,总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价格水平同方向的变动,而不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在图9-17的长期总供给曲线中,总需求从AD5增加到AD6,价格水平从P3上升到P4;反之,价格水平从P4降到P3;国民收入则不会发生变化,一直为Y5

(三)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短期总供给是会发生变动的,这种变动同样会影响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当总需求不变时,总供给增加,即产量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而总供给减少及产量的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如图9-18所示。在总需求AD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增加使总供给曲线从AS1向右移到AS2,价格水平由P1下降到P2,国民收入由Y1增加到Y2。同理,当总供给减少时,价格水平上升,国民收入下降。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分析宏观经济情况与政策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这一模型还可用于分析不同的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图9-18 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相关链接

一国经济的理想状态

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人们都愿意把钱存在银行,不管政府怎样刺激,老百姓就是不花钱。这时,经济的平衡需要用降价来达到。企业要想卖出过剩的产品,就得降价;原材料厂家要想卖掉过剩的原材料,也必须便宜卖,甚至采取赊账。当生产厂家把商品送到超市时,超市也不马上付账。这种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结果,必然就会导致物价指数下降。

当各种商品价格上升时,经济开始回暖,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通货(钱就不值钱)开始膨胀了;当物价指数向下时,经济开始变冷,这时总供给超过总需求,通货开始紧缩了。

在一个时期内,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物价指数下降,钱值钱,叫通货紧缩;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物价指数上升,钱不值钱,就叫通货膨胀;如果物价指数平稳,国家的宏观经济平衡。

课程思政导读

增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同效应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世界各国调节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工具。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当宏观经济运行出现波动时,单纯依靠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难以有效应对,需要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持续健康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为我国经济发展营造了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外部环境挑战和不确定性上升。在此背景下,保持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政策目标,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需要进一步增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具体来说,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发力,发挥最优政策效应。

(1)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举措。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坚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基本取向,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应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组合在促进创新发展方面的协同效应。财政政策在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技术攻关领域发挥激励、引导和带动作用,货币政策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科技创新动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此外,二者还应在服务实体经济、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上共同履行职责使命。

(2)协同创新宏观调控。当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正从简单的方向性指引转变为复杂的量化调节。应按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体制、金融体制,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同发挥作用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着力减税降费、补短板、调结构;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促进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优化,提升金融体系与供给体系、需求体系的适配性,保持广义货币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密切关注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既落实落细减税降费等财政政策举措,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投资的撬动作用,又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有效缓解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3)协同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关键是处理好金融安全、金融发展、金融创新的关系,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的协同效应,建立地方债务需求扩张约束机制,明确政府债务的金融支持范围,做好专项债发行配套和使用管理工作,遏制任何形式的不合规政府借款,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同时,在处置房地产市场风险、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等方面,也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资料来源:何德旭.大家手笔:增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同效应[N].人民日报2019-11-05.)

本章小结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为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本章主要围绕总供给=总需求这一基本原则,讲授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决定及其变动相关的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等概念,以及IS-LM模型等问题。最终说明总需求=总供给均衡状况下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

关键概念

消费函数 储蓄函数 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IS曲线 LM曲线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思维导图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消费函数 储蓄函数 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IS曲线 LM曲线 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曲线

二、选择题

1.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

A.APC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

C.MPC      D.由收入变化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2.如果MPC为常数,那么消费函数将是(  )。

A.一条不通过原点的直线       B.一条相对于横轴向上凸的曲线

C.一条通过原点与横轴成45°的直线   D.以上说法均不准确(www.daowen.com)

3.(  )可以引起消费函数向上移动。

A.现期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B.预期未来收入增加

C.利率上升             D.以上均不正确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

A.消费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B.消费水平提高,国民收入增加

C.消费水平不变,国民收入增加    D.储蓄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5.假设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增加60亿元,可预期均衡的GDP增加(  )。

A.20亿元    B.12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6.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政府支出和税收同时增加1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7.假定总供给曲线水平,MPS为0.25,那么自主性支出增加10亿元将使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上升(  )。

A.2.5亿元   B.10亿元   

C.250亿元    D.40亿元

8.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  )。

A.产品市场上投资等于储蓄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B.使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货币额

C.货币市场的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均衡的货币额

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9.货币供给的增加(  )。

A.使LM曲线左移   B.使LM曲线右移 

C.使IS曲线右移   D.使IS曲线左移

10.若中央银行在增税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则(  )。

A.利率上升   B.利率下降  

C.均衡的收入水平上升   D.均衡的收入水平下降

三、计算题

1.社会原始收入为1000亿元,消费800亿元,当收入增加至1200亿元时,消费增至900亿元。

(1)计算APC、APS、MPC、MPS。

(2)当自发总需求增加50亿元时,国民收入会增加多少?

(3)如果自发总需求增加80亿元,国民收入增加200亿元,此时的乘数、MPS、MPC是多少?

2.根据已给收入与消费的数据,计算表9-2中的储蓄、MPC、APC、MPS、APS。

表9-2 收入与消费的相关数据计算

四、问答题

1.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有何影响?什么是“节俭的悖论”?

2.简述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的过程。

3.试分析AD-AS模型。

五、阅读材料

住房需求是投资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与购买冰箱彩电汽车一样。在经济学家看来,购买住房实际是一种投资行为,即投资于不动产

为什么购买住房不是消费而是投资呢?我们先从这种购买行为的目的来看。消费是为了获得效用,例如,购买冰箱、彩电、汽车等都是为了使满足程度更大,消费不会增值。但投资是为了获得利润,或称投资收益。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人们购买房子不是为了住或得到享受(如果仅仅为了住可以租房子),而是作为一种投资得到收益。住房的收益有两个来源:一是租金收入(自己住时少交的房租也是自己的租金收入),二是房产本身的增值。土地总是有限的,因此,从总趋势来看,房产是升值的。正因这样,许多人把购买住房作为一种收益大而风险小的不动产投资。把住房作为消费还是投资在经济学家看来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决定消费与投资的因素不同。在各种决定消费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收入,但在决定投资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利率,因为利率影响净收益率。只有利率下降,收益率提高,人们才会投资,而且只要净收益率高,人们就愿意借钱投资,因此,要刺激投资就要降低利率。如果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刺激人们购买住房,关键不是增加收入,而是降低利率。

讨论:除了租金和房产本身增值外,投资房产还有哪些好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