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的意义及影响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的意义及影响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可以由个人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即个人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可以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的消费水平和储蓄能力,尤其是平均个人可支配收入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活水平。所以,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宏观经济学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可以由个人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即个人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

个人的所有收入并不是都可以任意支配的。人们必须缴纳各种个人税和非税支付,剩下的收入才能归个人自由支配。个人税包括个人所得税、财产税、房地产税等,非税支付包括教育费和医疗费、罚款等。

个人可支配收入可以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消费水平和储蓄能力,尤其是平均个人可支配收入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活水平。所以,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宏观经济学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其用公式可表示为: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非税支付)

=个人消费+个人储蓄

延伸阅读(www.daowen.com)

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家庭、企业、政府和进出口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模型中,第一个部门是家庭,第二个部门是企业。家庭出卖劳动,到企业去做工,挣来的钱去购买企业生产的产品;企业生产出产品,再卖给家庭,收回来的钱继续生产。一国经济要想平衡,条件是:家庭挣的钱全花了,企业生产的产品全卖了。这样,宏观经济就能够正常运转了。但在现实中,没有一个家庭会把挣来的钱全部花光,总是有点积蓄;作为企业来说,也不可能总是简单地再生产,如想扩大再生产就需要资本。家庭不花的钱存进银行,有了储蓄;企业扩大再生产找银行借钱,有了投资。宏观经济中出现了储蓄和投资,只要企业的投资等于家庭的储蓄,宏观经济也能正常运转。这时,宏观经济平衡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储蓄等于投资。我们现在储蓄等于投资吗?答案是储蓄大于投资。为什么企业不用来投资?因为企业还有大量的商品卖不出去。在2002年国家经贸委(现为商务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86%的商品供过于求,企业找不到赚钱的投资项目。11万亿元的银行储蓄说明家庭挣来的钱没花出去,企业当然有大量的商品没有卖出去。这样,经济就不能正常地循环了,为了保证经济的正常循环,国家想了很多办法刺激消费和投资。

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能没有政府,否则社会将陷入混乱状态。所以在上述模型中,再加入一个政府部门。政府怎样才能生存呢?它也需要收入,收入的来源是税收。有了收入,政府用它去维持政府的生存,支付公务员的工资,支付国防、公共教育、社会福利等费用。这时,宏观经济要想正常运行,它的平衡条件是: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如果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叫财政平衡;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叫财政盈余;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叫财政赤字。现在我国政府为了保障经济的平衡,扩大了财政支出,由此出现了财政赤字。

现在没有一个国家经济可以封闭起来,既不出口,也不进口,所以在上述模型中又加入了一个国外部门。这时宏观经济平衡的一个条件是:出口等于进口。如果出口等于进口,就是国际收支平衡;如果出口大于进口,就会出现贸易顺差;出口小于进口,就会出现贸易逆差。我国现在是出口大于进口,出现了贸易顺差。在一般情况下,各国追求的是出口等于进口。

(资料来源:新浪博客,2010-08-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