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设置工资形式及提高工资率?

如何设置工资形式及提高工资率?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资一般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定额工资、浮动工资、奖金、津贴等形式。对实行计件工资的工人规定其超额工资不得超过本人标准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工人完成定额的部分按同一计件单价计算工资,超过定额的部分,则按累进递增的单价计算工资。把具有一定质量要求的产品、预先规定完成的期限和工资额包给个人或集体,按要求完成即支付工资。一般来说,工资率上升,劳动供给量会增加。

如何设置工资形式及提高工资率?

(一)工资的含义

工资是指劳动力所提供劳动的报酬,也就是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劳动者提供了劳动,获得了工资作为收入。工资一般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定额工资、浮动工资、奖金、津贴等形式。

相关链接

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

1.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是按照劳动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计量和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形式。按照工人所完成的产品数量或作业量支付的工资,是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之一。计件工资是由计时工资转化而来的,是变相的计时工资。例如,在实行计时工资时,工人的日工资额为3元,每日的产量为10件;而在实行计件工资时,计件单价是按照日工资额除以日产量来确定的,即3÷10=0.3(元)。计件工资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直接计件工资。按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和计件单价来支付工资。

(2)间接计件工资。按工人所服务的计件工人的工作成绩或所服务单位的工作成绩来计算支付工资。

(3)有限计件工资。对实行计件工资的工人规定其超额工资不得超过本人标准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

(4)无限计件工资。对实行计件工资的工人超额工资不加限制。

(5)累进计件工资。工人完成定额的部分按同一计件单价计算工资,超过定额的部分,则按累进递增的单价计算工资。

(6)计件奖励工资。产品数量或质量达到某一水平就给予一定奖励。

(7)包工工资。把具有一定质量要求的产品、预先规定完成的期限和工资额包给个人或集体,按要求完成即支付工资。

2.计时工资

计时工资是指根据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和工资等级以及工资标准检验和支付劳动报酬的工资形式。计时工资实际上是按照劳动时间支付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计时工资具有几个特点:直接以劳动时间计量报酬,适应性强;考核和计量容易实行,具有适应性和及时性;具有明显的不足,即不能直接反映劳动强度和劳动效果。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

这里所说的完全竞争是指在劳动市场上的完全竞争状况,劳动力的买方和卖方都不存在对劳动的垄断。在这种情况下,工资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关系决定。

1.劳动的需求

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厂商在购买劳动时要使劳动的边际成本(即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如果劳动的边际产品大于工资,劳动的需求就会增加;如果劳动的边际产品小于工资,劳动的需求就会减少。因此,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呈反方向变动。可用图7-1来说明这一点。

在图7-1中,横轴OL代表劳动的需求量,纵轴OW代表工资水平,D为劳动的需求曲线。

2.劳动的供给

劳动的供给主要取决于劳动的成本,这种劳动的成本包括两类。一类是实际成本,即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庭生活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费用,以及培养、教育劳动者的费用。另一类是心理成本。劳动是以牺牲闲暇的享受为代价的,劳动会给劳动者心理上带来负效用,补偿劳动者这种心理上负效用的费用就是劳动的心理成本。

图7-1 劳动的需求曲线

相关链接

劳动和闲暇

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闲暇与劳动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劳动的报酬是工资,而闲暇的机会成本也是工资。当工资上升时,人们一方面会倾向于增加劳动供给,用劳动来代替闲暇,这是高工资给人们的激励,被称为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工资上涨,人们每小时所得的劳动报酬就相应增加,同样的劳动时间人们有了更多的钱,因此又会倾向于减少劳动供给去享受更多的闲暇,被称为收入效应。

劳动者在不同的工资率下愿意供给的劳动数量,取决于劳动者对工资收入和闲暇所带来效用的评价。消费者的总效用由收入和闲暇决定。收入通过消费品的购买为消费者带来满足: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效用满足越大。同样,闲暇也是一种特殊的消费:闲暇时间越长,效用水平越高。

可供劳动者支配的时间是既定的,所以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可以表述为:在既定的时间约束条件下,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

劳动的供给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劳动工资率、人口增长率、劳动力的流动性移民的规模等。同时,它也有自己的特殊规律。撇开其他因素不说,只说劳动工资率和供给量的关系。一般来说,工资率上升,劳动供给量会增加。因为一方面,原来的就业者可能愿意多干一些活;另一方面,本来不想工作的人在工资率上升时可能也想干活了。这样,劳动的供给曲线会呈向右上方倾斜的形状。但是当工资率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劳动供给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此时劳动的供给曲线会向后弯曲。劳动的供给曲线如图7-2所示。

在图7-2中,横轴OL代表劳动供给量,纵轴OW代表工资水平,S为劳动的供给曲线。在拐点d之前,劳动的供给量随工资的增加而增加;点d之后,工资增加而劳动供给量减少,这时的供给曲线被称为“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3.工资的决定(www.daowen.com)

劳动的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了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可用图7-3来说明这一点。

为什么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图7-2 劳动的供给曲线

图7-3 工资的决定

在图7-3中,劳动需求曲线D与劳动供给曲线S相交于劳动市场均衡点E,这就决定了均衡工资为WE,均衡劳动力数量是LE。一般认为,当劳动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工资会上升,从而增加劳动的供给,减少劳动的需求;当劳动的需求小于供给时,工资会下降,从而减少劳动的供给,增加劳动的需求。正如价格的调节使物品市场实现供求相等一样,工资的调节也使劳动市场实现供求相等,并保证充分就业

(三)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的决定

1.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不完全竞争是指劳动市场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垄断。这种垄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劳动者对劳动的垄断,即劳动者组成工会,垄断了劳动的供给;另一种是厂商对劳动购买的垄断。当然,这两种情况的结合就是双边垄断,即卖方与买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垄断。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可能高于或低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工会(即劳动市场上卖方垄断)对工资的影响。

延伸阅读

工会

在西方国家中,工会是工人自己的组织,是在与资方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斗争,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与工资水平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工会一般是按行业组织的,例如,美国的篮球球员工会;也有的是跨行业的组织,例如美国的劳联-产联。工会不受政府或政党操纵,是完全独立的,它也不是像政党那样的政治组织,而只是维护工人权益的经济组织。

社会中,工会、政府、企业被认为是三个并列的组织。在决定工资时,工资水平一般是由工会与企业协商确定的,政府在其间起协调作用。因为工会控制了入会的工人,而且工会的力量相当强大,所以在经济学中被作为劳动供给的垄断者,以这种垄断来影响工资的决定。

2.工会影响工资的方式

第一,增加劳动的需求。在劳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增加对劳动需求的方法来提高工资,不但会使工资增加,而且可以增加就业。这种方法对工资与就业的影响可用图7-4来说明。

在图7-4中,劳动的需求曲线原来为D0,这时,曲线D0与曲线S相交于点E0,决定了工资水平为W0,就业水平为L0。劳动的需求增加后,劳动的需求曲线由D0移动到D1,这时曲线D1与曲线S相交于点E1,决定了工资水平为W1,就业水平为L1。W1>W0,说明工资上升了;L1>L0,说明就业水平提高了。

工会所采取的增加厂商对劳动需求的方法,最主要的是增加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因为劳动需求是由产品需求派生而来的。增加对产品的需求就是要通过议会或其他活动来增加出口、限制进口,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在增加对产品需求这一点上,工会与企业是相同的。

第二,减少劳动的供给。在劳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减少劳动的供给同样可以提高工资,但这种情况会使就业减少。这种方法对工资与就业的影响可以用图7-5来说明。

图7-4 增加劳动的需求对工资与就业的影响

图7-5 减少劳动供给对工资与就业的影响

在图7-5中,劳动的供给曲线原来为S0,这时曲线S0与劳动的需求曲线D相交于点E0,决定了工资水平为W0,就业水平为L0。劳动的供给减少后,劳动的供给曲线由S0移动到S1,这时曲线S1与曲线D相交于点E1,决定了工资水平为W1,就业水平为L1。W1>W0,说明工资水平上升了;L1<L0,说明就业水平下降了。

工会采取的减少劳动供给的方法主要有:限制非工会会员受雇,迫使政府通过强制退休、禁止使用童工、限制移民、减少工作时间的法律等。

第三,最低工资法。工会迫使政府通过立法规定最低工资,这样,在劳动的供给大于需求时也可以使工资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这种方法对工资与就业的影响可以用图7-6来说明。

图7-6 最低工资法对工资与就业的影响

在图7-6中,劳动的需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S相交于点E0,交点E0供求平衡,此时工资水平为W0,就业水平为L0。最低工资法规定的最低工资为W1,W1>W0,这样能使工资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在这种工资水平下,劳动的需求量为L1,劳动的供给量为L2,L1<L2,供大于求,有可能出现失业。

应该说,尽管劳动市场上的垄断因素对工资的决定有相当大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还是劳动的供求状况在起决定性作用。劳动的供求是决定工资的关键因素。

相关链接

企业工资指导线

工资指导线是政府根据当年经济发展调控目标,向企业发布的年度工资增长水平的建议,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基本方式。工资指导线只是企业决定工资的参照系,对企业并没有强制性。其作用是为企业与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及确定工资增长水平提供重要依据。工资指导线能使企业工资增长符合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由上线、基准线和下线组成。2018年我国部分地区企业工资指导线见表7-1。

表7-1 2018年我国部分地区企业工资指导线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